累積瀏覽:
“2016 Ch’iao橋” _ 2016/10/28 ~ 29 花絮篇
朋友看過我“2015 Ch’iao橋”的貼文後,很多人都問我,“橋”是什麽意思?
如果要答可以好簡單 ~「繩索比賽」,但我覺得這個答案並不能反映創辦者的心意,也抺殺了參賽者的努力。
“橋”不是一個舞台,舞台是給演員表演的地方;
“橋”不只是一個比賽,因為比賽只會是競爭的地方。
“橋”是一個人單憑個人的理念,把“橋”比賽帶入台灣。
“橋”應該說是一個平台,讓參加者透過比賽去切磋及分享自己鑽研的技術,讓工具及技術不停的創新;
讓大家可以自由的應用自己研發的用具去比賽,沒有多餘的規則來限制創意;
讓高空工作的朋友警醒安全的重要,如何利用繩索令救人及被救者都能在最安全的環境下脫險。
“橋”應該說是一個家,一個洋溢著溫情的家,沒有國界的限制的家。
“橋”不是一個單字啊!
相信看過我在FB的貼文及拍來的照片,大家應該會認同我的看法:
去年,第一次接觸“橋”,兩天的所見所聞就只能用「感動」一詞去形容,要再次享受這種和諧、熱誠、歡樂的比賽氣氛,我只能期待“2016 Ch’iao橋”。
今年的頒獎禮上,杰說:「“橋”比賽沒有他仍然可以運作。」說得對的,但沒有了「杰的橋」,便像沒有了靈魂,沒有了靈魂的“橋”,還有意思嗎?
今年,再次踏上“橋”,我感覺上好像變成一個小記者,但心裡有點擔心,能否見到去年的「感動片短」呢!
然而今年我見到的,除了擁有去年的精神,熱誠、鬥志、堅定的眼神、對比賽的尊重、還有享受著比賽的歡樂。更讓我發覺這裡不單是一個比賽的場地,而是一所「人生學校」。
我看見“橋”表揚了氾濫的親情、志工們無私奉獻、公平分享技術的參賽者、更是讓老朋友每年的聚會地,是一個歡樂的嘉年華會。
氾濫的親情:
家人的支持、打氣,令各位參賽者可以無憂的去享受比賽,眼見手抱的小孩子為爸爸打氣,我在想,參賽者放棄了多少親子的時間去練習呢?家人如何的支持呢?雄糾糾的男子漢在頒獎台上抱著牙牙學語的孩子,泛出水汪汪的眼神去感謝家人時,這時這刻任何獎狀都不重要了。場地中,我見到參賽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孩子全神貫注的打氣,真的恭喜大家擁有一個溫暖的家。當然當杰的親人更困難,恭喜杰,你找到了。
志工們無私奉獻:
去年,我是一隻小鵪鶉,躲在一角靜悄悄的欣賞、拍照,今年,舊地重遊,環境熟習了,我把自己看成一個小記者,(當然我更喜歡被安排成為杰的VIP)每次遇上新朋友,我都會問他們如何得知“橋”的存在?為什麽會當上志工?答案都是令我感動的,也是“橋”成功之處。
Lungyea是我香港的朋友,他看了我去年“橋”的報導,便決意親身感受現場氣氛,感受參賽者的鬥志。他過去幾個星期,因為香港的工作繁忙,來台前整個星期都要通宵趕工,他帶著疲憊的身體,不靈光的普通話,堅守自己志工的崗位,我為他而驕傲。
Leong Chi
Fong是澳門單身來台做志工的,因為沒有公開賽,他未有參賽機會,但仍然山長水遠的飛來台灣做志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無私的奉獻,感動。
Wen Chang,她晚上要趕回台北,但仍然堅守到最後一分鐘。
吳瑜為了支持丈夫,堅守志工的崗位。
還有…還有…還有其他的志工崗位…也希望有機會能分享他們的心情。這次遇到的志工都是小角色,沒有他們“橋”仍然會運行,但有了他們“橋”一定會更精彩。
公平分享技術的參賽者:
在競賽中,竟然願意與其他隊伍分享比賽的技術,我相信只有在“橋”比賽中才會發生的故事,也是杰對“橋”的理念。恭喜杰,你的理念發揚了。
10月初,謝謝杰安排我們攀了橋100米,更能感受到爬上40層樓高的感覺,更肯定了參賽者有非一般的體能,有非一般的意志,我們完全明白在高空比賽安全的重要,大家在比賽的過程中,構思了安全快捷的技術,不單是可以贏得比賽,更可以為高空工作的朋友加強了快速安全的工作環境,真的以你們為傲。
老朋友每年的聚會地:
每年一次的“橋”,是老朋友的聚集地,更是結識新朋友的地方,在網絡世界認識的朋友,在這裡一一相認了,實在太令人興奮了。
我是香港人,當然為香港團隊打氣,但在“橋”的感染下,我完全跳出了國藉的分界,只想大家都努力,泰國隊加油,中國隊加油,日本隊加油,澳門隊加油,香港隊加油,台灣隊加油。
橋是屬於杰的,但也是屬於大家的,希望“橋”的精神、“橋”的理念永遠延續下去,更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為“橋”寫一個「橋的故事」。
我不是一位專業的攝影者,希望能利用鏡頭把我所見到的分享,這一輯照片沒有參賽者的照片,就是讓大家先感受比賽之外的感性花絮。
#1 2016年的橋旗,
與去年不同之處,
就是多了幾個國家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