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0日 (日)
三門仔新村 ~ 鹽田仔 ~ 門樓頸
~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 馬腰
~ 牛寮下 ~ 水茫田 ~ 三門仔新村
(09:45 ~ 15:45,6小時,7公里)
繼續4人限聚令下行山。
馬屎洲位於吐露港,是賞地質的好地方,
在1999年被列入為「馬屎洲特別地區」,
不時有地質導賞團到來參觀。
今天我們也遇到一團地質導賞團。
沿途有16個景點,
介紹牌主要介紹岩石為主,
透過介紹可以了解連島沙洲及多種岩石的形成過程,
以及海蝕、風化和褶曲等地質現象。
在香港出露的二疊紀(2億9000萬至2億5000萬年前)
地層非常稀少,
當中「大埔海組」,
便是最具代表性。
#1 09:45,到達三門仔新村。
#2 4年前10多位院友在這裡拍照,
然後起步。
#3 六十年代初香港飲用水短缺,
政府在1960年起在船灣半月形的海灣
興建淡水湖,
原本住在海灣的居民亦需要搬遷。
1965年的秋天,政府把整個三門仔村搬到
大埔鹽田仔,
並興建了兩層石屎平房,
大約有40個單位,
供該村的漁民居住。
#4 有點像東非見到的千里光的縮影。
#5 三門仔時間廊。
介紹珍珠養育場。
#6 三門仔漁民新村的建立。
#7 溫黛水位最高上升至5米,
好恐怖。
#8 三門仔新村的時間廊。
#9 美麗的牆畫。
#10
#11 仙人掌的一種。
#12 沿途指示牌,
不怕迷途。
#13 大埔比華利山莊。
#14 特色的民居。
#15 小休後開始登山去鹽田仔。
#16 廢棄的三門仔學校,
只有三個課室,
供漁民子女入讀。
#17 今天涼風送爽,
行得很舒服。
#18 洞梓觀音。
#19 遠看大壩,
我們都想起環湖的一幕。
#20 這次我們沒有到訪劏雞井,
據說這口井是溫泉井。
沿山路看花看海。
#21 馬鞍山。
#22 路上很多蜘蛛網,
大大小小,掛到滿頭,
真的要小心躱避。
#23
#24 馬鞍山、黃牛、水牛等等....
#25 鹽田仔小休亭,島的高點。
#26 柏樹的果子。
#27
#28 面對便是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29 今天的伴著我們的八仙嶺。
#30 漁場。
#31 到達相連沙堤 ~ 門樓頸。
水漲時部分沙堤會被淹沒。
#32 遇到很多獨木舟客登島。
#33 也是八仙嶺。
#34 村民在沙堤擺賣冰凍飲料,
食物,讓行友解暑。
馬屎洲出露的沉積岩是香港第三古老的岩石,
主要包括泥岩及粉砂岩,
大約在2億8000萬前的二疊紀時期形成,
地質學家曾經在這裡找到不少海洋古生物化石,
這些化石證實了沉積岩是二疊紀時期形成的,
同時,亦證明了當時這裡曾是海洋。
馬屎洲擁有多種地貌特色,
包括褶曲、微型斷層、香港構造、石英脈。
(網上資料)
#35 在1999年被列入為「馬屎洲特別地區」。
#36 開始踏上二疊紀時期的岩石。
#37 馬鞍山。
#38
#39 美麗的岩層。
#40
#41
#42 很久沒有綑邊了,
懷念每年夏天的海岸。
#43 綠色的小島是丫洲。
#44
#45
#46
#47 2億8000萬年前的岩石。
#48
#49
#50 如羽毛。
#51
#52
#53 環湖的山嶺。
#54
#55
#56
#57
#58
#59
#60 粉砂岩。
#61 沿著海邊而行,
很多奇特的岩石陪著行。
#63
#64 大褶曲。
#65
#66 彩石。
#67 彩石。
#68 八仙嶺下的彩石灘。
#69 馬鞍山下的彩石灘。
#70
#71
#72
#73
#74 與八仙嶺合照。
#75 今天離不開的八仙嶺。
#76 Kiss 石。
今天因為水位不高,
我們決定不爬登上小山崗,
改為綑邊回去,
可以第一次全綑馬屎洲。
#77 今天,唯一較難通過的位置,
不過,要在馬屎洲綑邊,
要留意潮汐漲退。
#78
#79 有一個儲水池。
#80 漲潮的時候,
這裡未必能通過。
#81 海邊的紅樹林太密,
我們繞上山路。
#82 見到廢村。
#83 三角廢井。
這條山路可能荒廢太久了,
遍佈大大小小蜘蛛/蜘蛛網,
一不小心便滿臉蜘蛛絲。
#84 繞回海邊而行,
終於回到門樓頸(沙堤)。
#85 完成全綑馬屎洲。
村民的小艇,
送了冰凍飲料及食物擺賣。
#86 美麗的色彩。
#87 在沙灘休息了一會,
清風送爽,
真的不願離開。
#88 沿路回去,
在山上賞美景。
#89 八仙嶺及洞梓觀音。
#90 回到三門仔新村遊樂場。
回到路口,剛好有巴士(74K)到站,
順利回到大埔墟。
#91 順道慶祝父親節,
父親節快樂。
又是玩、笑、食的一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