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

澳門 20250205

 2025年2月5日 (三) 初八

澳門 ~ 十月初五街 ~ 牛記咖哩美食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包公廟 ~ 澳門文化局 ~
 二龍喉公園 ~ 松山登山纜車 ~ 松山市政公園 ~ 
東望洋炮台 ~ 松山行人隧道 ~ 媽祖閣 ~
 媽閣輕鐵站 ~ 排角站 ~ 官也街 ~ 
澳門外港外客運碼頭

(09:00 ~ 21:00,12小時)
 2025年2月5日 (三) 初八

澳門 ~ 十月初五街 ~ 牛記咖哩美食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包公廟 ~ 澳門文化局 ~
 二龍喉公園 ~ 松山登山纜車 ~ 松山市政公園 ~ 
東望洋炮台 ~ 松山行人隧道 ~ 媽祖閣 ~
 媽閣輕鐵站 ~ 排角站 ~ 官也街 ~ 
澳門外港外客運碼頭

(09:00 ~ 21:00,12小時)

新年一天遊可以選擇去澳門或者深圳,
前兩天去了深圳,
今天去澳門,
家姐說,我們好像去了一次短線遊,
只是可以回家睡。
原來這樣安排也不錯啊!

今天去澳門沒有預算去大三巴,
計劃會去坐最短的纜車,
結果行程豐富,
經過了一些澳門的秘景,
很驚喜的一天。


1.  10:45,因為節省時間,
我們選擇坐船到澳門。
這是十月初五街的康真君廟(165年歷史),
另一間在望廈。


康真君廟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與草堆街交界處東南角。前為康公廟前地。屬澳門文物名錄最高級的「紀念物」一級。

1860年始建。廟址原來瀕海,昔日有人於附近海濱拾獲一尊木製神像,遂建廟供奉。康公廟入門供奉花粉夫人,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左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右為西山金聖候王。偏殿則前後供奉六祖聖佛及華佗先師。建築結構方面,廟內是通過一個庭院將廟的各殿相聯一起,具中國南方建築的特點。廟頂有多色赤陶製成的薄浮雕檐壁。

2010年2月22日晚上,廟宇曾發生火警,廟內正中央、一張清朝咸豐年間製造的三層金木雕貢檯,以及貢檯上一套五貢被燒成灰燼,周圍兩尊紫漆箔神像及案台亦被燻黑,其中右側的西山金聖侯王神像腿部被燒穿一個洞。廟中的酒船石也是咸豐年間刻成。

2.  多次到澳門,
可能是第一次入廟參觀。


3.  十月初五街的美食館。


4.  去澳門就是為了食,
所以把所有食物都放出來。
牛雜好好吃,好新鮮;
炸雲吞好鬆脆。


5.  必吃墨魚餅。


6.  黃鱔飯。


7.  艇仔粥。


8.  炸蝦丸,好食。


9.  椒鹽魷魚。


10.  椒絲腐乳生菜。


11.  南乳雞翼。


12.  魚蓉蝦子粥,
只賣剩兩碗。


13.  著名水蟹粥。


14.  鄰枱的美食。


15.  鄰枱的美食。


16.  每次到澳門必去的食店。


17.  今天的院友。


18.  好長的公廁。


19.  澳門都喜歡牆壁粉飾。


20.

12:15,吃飽後,準備乘巴士到二龍喉公園,
然後坐最短的纜車上松山公園。
地圖顯示坐巴士需時20分鐘,
徒步也是20分鐘,
大家都讚成徒步,
用腳探澳門。


21.    沿著地圖行至聖安多尼教堂,
教堂正面建築以新古典主義風格。
是澳門文化遺產之一(MM002)。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始建於1560年前,是耶穌會會士最初駐紮在澳門之地。教堂奉聖安多尼為主保,以往葡人婚禮多在此舉行,信徒皆身著白袍,手擁花枝,故又有 “花王堂”之稱。教堂多次毀於火災,後重修,於1875年重建而形成現在的面貌,外觀水刷石飾面則為1930年改建而成。教堂正立面為新古典主義風格,而室內祭壇則為巴洛克風格。


22.  一個幾百年歷史的十字架,
建於1638年。


23.  祭壇是巴洛克風格。


24.  內堂還有一個祭壇。


25.  聖安多尼教堂,
超過465年歷史。

我們沿新勝街,行至福慶街,
發現有廟宇群,
包括有包公廟、南山廟、
醫靈廟/太歲殿/睡佛堂/張天師殿、
前山石將軍行台/呂祖仙院/包公寶殿。
黃曹二仙廟。
也是澳門文化遺產(MM027)。


26.  供奉鍾馗的南山廟。

廟宇群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當年澳門瘟疫流行,居民遂從佛山請來包公神像坐鎮三巴門。後來疫情大減,居民相信神靈鎮壓了妖邪,遂建廟以供奉包公。該廟右側有供奉鍾馗的南山廟,建於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左側為呂祖廟,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以及醫靈廟,建於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

27.   因為瘟疫關係,
從佛山請來包公神像供奉。


28.  醫靈廟,
建於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
很多善信排隊入內,
原來是拜太歲,
內有老太歲供參拜,
所以善信特別多。

醫靈廟「睡佛堂」,內有太歲殿,濟公殿,睡佛殿,張天師殿,醫靈太帝寶殿,建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


29.  呂祖廟,
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30.  還有黃曹二仙廟,
今天沒有開門。

黃曹二仙廟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一座兼具祭祀功能的民宅。建築兩層高,一進一開間,硬山式屋頂設計。屋頂設計特殊,一進的空間卻有三個雙坡瓦砌屋頂,中間屋頂垂直牆身設有兩排窗戶,帶來天然採光。地面正廳和樓上都是祭祀空間,神壇後方有一口水井。2007年文化局曾為此廟進行修復工程,現時仍保留著原建築結構,包括木構屋頂和青磚牆身,以及樓上的地磚。

31. 供奉黃大仙、曹大仙等神祗。


32.  廟宇群的則巷。


33.  參觀完外貌,入廟參拜。
呂祖廟兩旁的對聯吸引了我們,
終於我們細心的破解了。
每個字都有幾個字合併,
是八仙的故事。


34.  也有參拜金花娘娘,
總之神仙多的是。


35.  群廟的外牆,
上、下的石牆構造都不同。


36.  經過鏡湖醫院,
見到一幅較有現代感的牆。


37.  與國內文化看齊。


38.  沿著連勝街,
向塔石體育館方向行。


39.  到達塔石廣場的澳門文化局。


40.   有文化嗎? 


41.  澳門文化局。


42.  塔石廣場,蛇年順利。


43.  澳門檔案館。


44.  隔鄰是澳門文學館。


45.  文學館內有溫泉先生的造船展覽。
船模型造得很仔細,
船內外都很講究。


46.  溫泉先生是澳門退休資深造船工匠。
曾在澳門、氹仔、路環三地船廠工作,
包括7大船廠,參與制造漁船逾200艘。


47.  巷接巷。


48.  澳門塔石藝文館。


49.  對面便是國父紀念館,
這次沒有進去參觀。


50.   好可愛的街道名。


51.  20分鐘的路程,
我們行了1小時40分鐘,
終於到了二龍喉公園。


52.  乘電梯去坐纜車。


53.  單程票2元,來回票3元。


54.  最短程的纜車,
 14:03上車,
14:06到站。


55.  3分鐘的纜車,
由二龍喉公園到
松山市政公園。


56.  纜車站。


我們沿著松山健康徑
去松山軍用隧道A及
東望洋炮台。

57.   沿路的健康設施多得很,
器材新穎,設計獨特,
短短一條健康徑,
我們邊玩邊行,
又行了30分鐘。


58.  山上看澳門。


59.  軍用隧道分了A及B,
我們先去A。


60.   終於離開健身徑,
到了東望洋斜波。


61.  這個不是軍用隧道。


62.  14:37,到了軍用隧道A,
入口就在大炮隔鄰,
可惜兩條隧道都在維修中。


63.  由11月28日開始,
維修50個工作天。


64.  大炮旁邊的石級可以上東望洋炮台。


65.  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66.  東望洋炮台,
葡京及觀光塔。


67.  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17世紀葡萄牙修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


68.  有測量柱。
這也是澳門地勢最高(九十米)的炮台。


69.   東望洋炮台看澳門,
剛才經過的塔石藝文館。


70.  東望洋炮台。


71.  友誼大橋,澳門大橋。


72.  燈塔總高15米,
塔頂設置了全球僅有兩盞、
製造的工廠早已停產的巨型水晶射燈,
其射程可達16海浬之遠。
在雷達還未普及之前,
東望洋燈塔是進入珠江的地標。
現今燈塔已改由現代化照明系統,
仍為航海人士服務。

東望洋燈塔(俗稱:松山燈塔),是一座位於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是東望洋炮台的一部分,亦是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之一。1994年,東望洋燈塔獲評為澳門八景之一,並在2014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於2017年被列入中國工業遺址名錄當中。


73.  好有葡色文藝的窗子。


74.  又很有趣的路名。


75.  離開燈塔,
跟著車路到澳門賽車的東望洋彎。


76.  左轉右轉,
終於走入行人隧道。


77.  不用1分鐘便穿越了隧道。


78.  隧道內有很多風景介紹,
但要從相機幫忙下才看出是那些地方。


由於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熾熱下,
破壞了當地世遺景點的環境與景觀。
現時松山上的東望洋燈塔已被山下多座高樓包圍,
澳門政府被批評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79.  中央人民政府駐
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大樓



80.   價值675萬的“東方拱門”,
有人呼之爲“生銹士巴拿”。
是澳門回歸時,
葡萄牙人為澳門留下的藝術品之一。

這座雕塑題爲《東方拱門》,鋼鐵鑄造,闊度三十五米,高度二十五米,造價達六百七十五萬元。它由數件巨型預鑄鋼鐵,包括兩邊弧形柱及中央圓環,互相構築成“東方拱門”,象徵澳門是中葡文化交彙點,和諧統一。然而,一般人憑自己的觀感,覺得它像兩手相握,也像雙手捧起旭日,而更有人呼之爲“生銹士巴拿”,可見對藝術品觀點與角度不同,感受也就各異。
  
“東方拱門”設計者葡國藝術家賈華洛介紹,這座雕塑品並沒有經過油漆,由材料受自然氧化,表面形成保護層,使本身免受侵蝕;現時表層是鐵銹色,經過一年後,當保護層形成,外表將呈棕紅色光澤。

這座雕塑品於九六年六月間揭幕,是中葡友好紀念藝術品第五座,類似的紀念藝術品,據說以後兩三年內還將繼續增加,置放澳路氹各處。


離開東望洋燈塔,
大家都想試坐澳門輕軌,
於是坐車到媽閣廟。

81.  15:56,媽閣廟著名的綠屋下車。


82.  


83.  媽祖閣/媽閣廟。


84.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85.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86.  16:10,行到媽閣輕軌站。


87.  又是藝術品。

媽閣站是澳門輕軌氹仔線的終點站,位於澳門半島西南部的西灣湖景大馬路。

此站於2023年12月8日啟用。媽閣站位於澳門半島西南部媽閣,命名自取媽閣廟。

澳門輕鐵研究了多年,1922年無疾而終之後,直到1990年,再次討論,2003年又暫緩興建。2005年又因造價太高,及路線分佈等問題而告吹。

2007年10月,正式宣佈興建輕軌首期路線。經過重重波折,2019年12月10日,澳門輕軌正式通車。

2023年12月8日,作為氹仔線延伸至澳門半島一部分的媽閣線正式通車,標誌輕軌正式連通氹仔與澳門。

2024年12月2日,連接蓮花站至橫琴站的橫琴線正式通車。



88.  由2007年開始研究興建,
2019才正式通車,
直至現在2025年才有三條線,15個站。
希望以後的站頭可以方便住在澳門市中心的居民,
也不要興建這麽多年才有成果。


89.  我們試坐幾個站到排角站,
去官也街找美食。


90.  輕軌行駛時很震盪,很嘈。
輕軌不收港幣只收葡幣,
但可以用Alipay及WeChat pay支付。


91.  16:48,到達官也街。


92.  官也街入口路標。


93.  人山人海的官也街。


94.  新年氣氛濃烈。


95.  很多遊人排隊吃牛雜,
而且很多牛雜店。

我們想先去食葡撻,
可是被人龍嚇退了。
只好去食甜品,
可惜各式燉蛋都售罄,
只吃了燉奶。


96.  17:24,避免人流太多,
我們提早吃晚飯。


97.  只顧吃,忘記了它們的名字。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8:30,曾經考慮坐輕軌到氹仔坐船回港,
可是船期要20:00,
大家決定飛車回到澳門外港碼頭,
本以為是15分鐘一班船,
誰知疫情之後,夜船也是1小時一班,
結果又是等到20:00才有船,
早知去搭金巴。


106.  的士途中的澳門。


107.  完滿的一天,
回香港去。


今天的澳門之旅與以前不同,
沒有去大三巴,
沒有到大馬路買手信,
但去了一些未曾到過的澳門文化遺產,
不錯的行程。

又是玩、笑、食的一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