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 (二)
普利雅馬城堡 / 洞窟城堡 (Predjama Castle) ~
波斯托伊納溶洞 (Postojna Cave) ~
克羅地亞 奧帕蒂亞 (Opatija)
波斯托伊納溶洞 (Postojna Cave),全長21120米,是斯洛文尼亞 第二大洞窟群,卻有歐洲最美溶洞的稱號,是熱門的旅遊點。洞窟群分成三個大洞,[Postojna, Black Cave and Pivka Cave] ,通常遊人會坐小火車到 Postojna Cave 參觀,再乘小火車回去。
Agent Justin 知道我們喜歡探秘遊,於是幫我們安排連遊三洞,隨了坐小火車到 Postojna Cave外,然後再徒步其餘兩個洞窟,這個安排簡直是遊洞的精髓所在。
上午遊洞窟城堡已經大家很興奮,
下午遊鐘乳石洞我們更是熱切期待,
原來連遊三洞有特殊優待,
我們又一次感到貴賓式的款待。
遊洞約需時3小時,
參加三洞遊的導遊團會分小組進行。
#1 11:45 到達 Postojna Cave,
約好12點入洞。
約好12點入洞。
#2 遊人很多,
天長地久的在排隊入洞。
我們卻免除排隊時間,
因為連遊3洞有特別入口。
哈哈哈!
#3 又不同排隊坐小火車,
有專人負責講解,
極好禮待。
#4 穿越時光隧道。
#5 坐小火車,
頭頂上的鐘乳石密密麻麻的垂掛。
#6 洞內轟立著巨大的鐘乳石球,
這座稱之為「皇后」。
波斯托伊納溶洞群 (Postojna Cave) 包括三個主要大洞,Postojna、Black 及 Pivka Cave。全長21120米,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部分 Postojna 的地區仍然屬於意大利,三洞跟據軍事計劃,以人手築建隧道把它們連接在一起, 因為是大戰時期,所以,建隧道的有戰俘、有軍人也有平民。隧道由 Pivka Cave 開始,原意出口築建至意大利與南斯拉夫的邊界,後來失敗而回。
溶洞於1830年開放參觀,1872年洞內鋪設鐵路,入洞要以蠟燭照明,直至1884年才拉電纜入洞。
洞內的地貌稱之為 “喀斯特地貌” (Karst),名字源於南斯拉夫地理學家在喀斯特高原考察石灰岩地區,並稱之為“喀斯特”,自此便稱之為 “喀斯特地貌”。洞內氣溫保持在攝氏8度左右,所以入洞遊覽,記得要帶保暖衣服。
#7 乘搭小火車後先到第一洞 Postojna。
背後左面的巨型鐘乳石稱為「國王」,
右面稱為「皇后」。
#8 「石簾」
#9
跟著導遊阿叔,遠離人群,
開始三洞徒步。
#10 石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俄羅斯的戰俘所建。
#11 「意大利麵」
#12 好美麗的鐘乳,
構造出難以形容的美。
#13 經歷了多少年才形成的鐘乳石。
#14
#15 異形
#16 動物畫
#17 年復年,終於天地合一的鐘乳石柱。
#18 鬼異
#19
#20
#21 大自然的巨型蠟燭。
#22 年復年,終於天地合一的鐘乳石柱。
#23 通道之間有鐵閘攔阻,
導遊大叔要用鎖匙開鎖才能通過。
#24 人手鑿出來的隧道。
#25 帶著陰深的感覺。
#26 隧道通道寬闊。
#27 這道閘更嚴密。
#28 到達 Black Cave。
導遊大叔咨詢我們會否走出洞外,
經林區再入洞,
我們謝絕了,因為洞內氣溫只有8度左右,
外面30多度,
還是在在裡涼冷氣。
#29 顧命思義 Black Cave,
岩石都是帶黑色的。
#30 黑色的
#31 掛在頂上的都是黑色的。
#31 黑色石人像
#32 氣溫攝氏8度。
#33
#34 再向下走,
會更加冷嗎?
#35 大家準備好,
開閘。
#36 到達 Pivka Cave,
即接近 Pivka River。
頂上的「石簾」,
好美的垂掛著。
原來這裡的氣溫上升了,
我們都感覺到一陣陣熱氣。
導遊大叔解釋,
河水把外面的熱氣帶入洞內,
所以,Pivka Cave 內氣溫上升。
#37 旁邊便是 Pivka River。
#38 Pivka River
#39 5月尾,這裡封洞半個月,
原來大雨把洞淹沒,
只好封洞。
同時期克羅地亞的十六湖也
停開一個月,
也是因為湖水氾濫成災。
#40 近距離接觸
#41 如大風琴
#42 風琴下
#43 導遊大叔叫我們在這裡大合照
#44 13:34 途經一個大出口,
導遊大叔問我們會上去參觀嗎?
Why not?
#45 走出洞外,
氣溫就有天淵之別,
好熱啊!
#46 雖然有樹陰,
但仍然汗流浹背。
#47
#48 沿鐵級拾級而已上,回到路面,
沒有什麽特別,
有營區,有餐館,
我們上了廁所便回頭。
#49 回到大風琴位置
#50 洞內河邊可以泛舟,
有繩子協助。
#51 石簾
#52
#53
#54 天地合一
#55 兩層洞
#56 鬼影重重
#57
#58 有黑色,也有白色的鐘乳,
難怪是歐洲最美的鐘乳石洞。
#59 公雞
#60
#61
#62 回到 Postojna Cave。
#63 巨大的洞廳。
#64
#65 好像一個巨口的鐘乳石
#66 「皇后」
#67 「國王」
#68
#69 層層石簾
#70 在飛舞
洞內有一個傳說,「“龍” 仍然生存在洞內,也是唯一生存在洞內的動物。」傳說就是指這些洞螈又稱為盲螈 (Olms/Proteus Anguinus) ,牠被說成龍的幼子。
生活於石灰洞內的洞螈,只有在歐洲一帶出現,是一種穴居脊索動物。洞螈是兩棲動物,沒有眼晴,皮膚滑溜半透明,四肢短小,只在地下水的黑暗洞穴生活。
洞螈雖然沒有眼睛,但感光靈敏。據說牠們能活上100年以上。
#71 洞螈/盲螈,兩棲動物,
克羅地亞及斯洛文尼亞人稱之為「人魚」。
有點龍的影子。
#72
#73
#74 可能導遊大叔見到我們玩得很開心,
所以,私人帶我們去一個未對外開放的洞穴參觀。
#75
#76 回到大廳,這裡被稱為「音樂廳」的地方,
面積3000平方米,高40米,
可容納1萬人。
#77
#78 大隊看來像 Walking Dead 似的…
他們是普通的參觀團,
所以,只有一位導遊帶領參觀。
#79 同樣坐小火車回去。
#80 再次欣賞兩旁的鐘乳石。
導遊大叔很喜歡亞洲文化,
在離開洞穴之前,
他選了一個位置,
把洞內燈光關掉,
他叫我們閉上眼晴冥想,
其實不閉眼也是漆黑一片,
我們就在洞內享受了寧靜的一分鐘。
隨著與導遊叔道別後,
4天的斯洛文尼亞行程也結束了。
斯洛文尼亞給我們的印象很美,
地傑人靈,山明水秀,
高山河谷,億年溶洞,
無一不是絕色之景,
幸好我們有緣一會。
繼續克羅地亞之旅。
~ 待續 ~
1!!!!
回覆刪除好快手
刪除眼睛再遊洞一次,大熱天時,好想再去涼冷氣
刪除對對對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