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

約旦~ 傑拉什 Jerash 20200201

2020年2月1日 (六) 

安曼 (Amman) ~ 傑拉什 (Jerash) ~ 安曼 (Amman)

(08:30 ~ 17:30,9小時)

約旦 (Jordan) 是中東伊斯蘭國家中相對較開放,由於沒有本土石油的收入,所以,旅遊業是約旦的重要經濟支柱。可是,包圍四周的國家不停的發生戰爭,以致約旦也有零星的恐襲發生,我們起程3個月前就在 傑什拉考古公園 (Jerash Archaeological Park) 發生射殺遊客的恐襲。參觀 傑什拉考古公園也是我們今天的重頭節目。

安曼 (Amman),約旦的首都,是約旦國內最大的城市,也是東地中海 (Levant) 最大的城市,更是阿拉伯地區中第五大城市,人口約有4百多萬人。安曼被稱為阿拉伯地區中最現代化的城市,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地。

安曼建於山區,因落座於七個山頭之上,故有「七山之城」之稱。安曼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最早發現有人類居住可以追溯到鐵器時代 (Iron Age),公元前7250 (7250BC)。經歷亞述 (Assyrians)、巴比倫 (Babylonians)、波斯、希臘、羅馬年代,最終被伊斯蘭教徒統治。

今天我們的行程先遊 傑拉什考古公園 (Jerash/Gerasa),
然後再遊安曼堡壘 (Citadel of Amman)。


#1  在酒店吃早餐,也是素食早餐。
早餐後,08:30出發。



國旗:
國旗泛阿拉伯顏色,起源於阿拉伯大起義旗 (反抗鄂圖曼帝國起義),廣泛被阿拉伯國家選為國旗顏色。包括紅、黑、白、綠四色。

紅色代表穆罕黙德或哈希姆家族 (Hashemite Dynasty),三角形中間有一棵白色七角星,是《古蘭經》。

黑、白、綠是代表約旦的三個王朝。黑衣大食 ~ 阿拔斯王朝 (The Abbasid Caliphate),白衣大食 ~ 奧米雅王朝 (The Umayyad Caliphate) 及  綠衣大食 ~ 法蒂瑪王朝 (The Fatimid Caliphate) 。


#2   Jawad 用的臉巾,
原來是約旦的國旗,
我們看了,都很想得到。
旅遊公司十分貼心,
每人送我們一條,
真的很、很開心。


司機大哥 Omaro 樣子像一個慈祥的老者,
但很專業,這幾天的行程便要靠他了。

#3  09:00,差不多到 傑拉什考古公園 
(Jerash Archaeological Park) ,
但入口路被毀,只好改道。


#4  09:25,傑拉什考古公園的入口是市集,
很多紀念品出售。

傑拉什 (Jerash)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的北面約48公里,巿內的傑拉什古城遺址 (Gerasa) 是名聞世界的旅遊點。

傑拉什考古公園/傑拉什古城 (Jerash Archaeological Park),是中東國家其中一個最重要及保存最好的希臘古羅馬 (Greco and Roman Cities) 城巿。古城由公元前一世紀時的一條村落發展出來;公元6世紀被羅馬帝國佔領,展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築,繁榮之風極盛一時。可是,公元749年大地震對古城的造成極大破壞,及之後的的戰亂,因而衰落。於12世紀,古城被十字軍短暫統治,把阿提蜜絲神殿 (Temple of Artemis, Jerash) 改建成堡壘。

直至16世紀由鄂圖曼帝國 (Ottoman) 統治,恢復 傑拉什古城的發展。到19世紀,才被世界重新關注。於1925年在傑拉什古城展開大規模的考古及復修的工作;傑拉什古城被認為是意大利之外保存得最完整的羅馬古城,有東方「龐貝古城」(Pompeii of the East) 的稱號。

現今的古城是約旦的重要觀光點之一,被劃為傑拉什考古公園 (Jerash Archaeological Park) 的一部份。

#5  Jerash 的簡介碑。


#6  傑拉什古城的遊覽地圖。


#7  石癡院友,見石就笑。


#8   我們由哈德良拱門 (Hadrian's Arch) 進入。

哈德良拱門 (Hadrian's Arch),建於2世紀,是紀念羅馬皇帝哈德良 (Roman Emperor Hadrian) 到訪而建,以古羅馬建築。拱門原高22米,可能有木門,更帶有納巴泰人 (Nabataean) 的建築特式。

2005年拱門被復修,現在的拱門高21米、37.45米長及9.25米闊。


#9  2000多年的遺跡,很完整啊!


#10   原來今天是 Jawad 的結婚一周年紀念,
我們要他把我們的心心照送給他的太太。


#11  有著約旦土著 納巴泰人 (Nabataean) 的
建築特式。


#12  好美、很神奇的切割。


#13  有著約旦土著納巴泰人 (Nabataean) 的
建築特式。
鼠尾草的裝飾…


#14  賽馬場 (Hippodrome) 的圍裝。

The Church of Marianos,建於公元570年,由主教 Bishop Marianos 督導而建。教堂內的地面保留了完好幾何圖案的鑲嵌,提供了一個典型的 拜占庭教堂 (Byzantine Church) 的元素 (拜占庭現在土耳其伊斯坦保的舊稱)。

#15  幾何圖案的鑲嵌。


#16  The Church of Marianos,
有著土耳其式的教堂。


#17  教堂的圍牆,好整齊。


#18   2000多年前的古跡,
哈德良拱門 (Hadrian's Arch),
看著它有種不實在的感覺。


#19   賽馬場 (Hippodrome)


#20  賽馬場的圍牆設計很有藝術感。

賽馬場 (The Hippodrome),建於3世紀,羅馬國王哈德良 (Emperor Hadrian) 計劃擴展古城,他放棄了南面的大墓地 (Necropolis),在西面的 Gerasa/Philadelphia Road 建造了賽馬場 (拉丁文意謂 Circus)。賽馬場保存得很好,特別是拱形馬兒的的出閘口。

跑道長265米,闊50米,場內可以容納17000人。但跑道上沒有分航道,比賽時就以參賽者衣服的顏色(紅、綠、藍及白)分成隊伍出賽。

4世紀,賽馬場的北面改成圓形劇場  (Amphitheater),用作運動比賽及《角鬥士》競技場 (Gladiator Fights),而南面做改成陶工屋。
**角鬥士又稱劍鬥士,他們的職責是在競技場上進行殊死搏鬥,為貴族們提供野蠻的娛樂。古羅馬時期有角鬥士的訓練中心,專門訓練奴隸、被解放的奴隸、自由人或是戰俘,還有貴族,甚至皇族也參與其中,他們很願意展示自己強健的身體和戰術。

6世紀至8世紀,賽馬場改為採石場,採得的石頭用來維修城牆。部分毀壞的地方用作染料工匠的工作坊。

因為公元749年的大地震,賽馬場被毀,更變成萬人塚,成千上萬的死難者的名牌就掛在這裡。

#21  可以容納17000人的觀眾席。


#22  賽馬場保存得很好,
特別是拱形馬兒的的出閘口。


#23  賽馬場的圍牆。


#24  另一個角度回看哈德良拱門。


#25  跑道。


#26   今天不是跑馬,是跑人,
準備,開跑。
剛巧遇到一團香港團,
他們都為我們打氣。


#27  保存很好的磚牆。


#28   好美的切割。


#29   排列整齊的大石塊,
給我們比武的擂台。


#30  院友可以一腳把石塊推開?
說笑吧!


#31   Jerash 的遊客服務中心。

The South Gate,建於古城的南面,現在是入古城的必經入口。通過拱形閘門,記錄了通往Gerasa 入口的標誌,這是通往 Philadelphia (安曼的古名) 的出發點。 

The South Gate 的設計明顯是 Hadrian's Arch 的放大原型,估計是在 羅馬國王 哈德良 到訪前建造。

#32  The South Gate,
看著這些完整的建設,
有著無限的遐思。
前人的建設是多麽的神奇啊!


#33  圖中介紹是著名的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


#34  古城的地圖。


#35  經過 The South Gate,
開始進入 傑拉什古城 (Jerash)。


#36  公元3世紀的壓油機。


#37  The South Gate,3重疊石,
好穩固。


#38   土著納巴泰人 (Nabataean) 式建築。


#39  石牆後是博物館 (Museum)。


#40  遠看 千柱之路 (Thousand Pillars Road)。


#41  宙斯神廟 (The Great Temple of Zeus),
Jawad 說,我們回來才參觀。


#42  好美的柱子。


橢圓形廣場 (The Oval Plaza),由 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的國王圖拉真 (Emperor Trajan) 建於2世紀。橢圓形巨大的廣場,設計是獨有的,也是古城建築的象徵,廣場主要連接宙斯神殿及古城的主要街道 Cardo。

廣場中間有2座細小的紀念柱,因為前人是拜日的民族,第一支的底座鑲嵌有雕像,猜測是女祭司祭祀時用,由高級的 Hadriane-Helios of Gerasa 族人奉獻;旁邊較小的底座以4支柱所組成 - a tetrakionion 是保護羅馬國皇哈德良 ( Emperor Hadrian) 的雕像。

#43  橢圓形廣場 (The Oval Plaza),
廣場中間有一支柱子。


#44  站上高台回看南門 (The South Gate)。


#45  好宏偉的設計。


#46  橢圓形廣場 (The Oval Plaza),
古今都可以用作聚會的地方。


#47  遠看宙斯神殿 (The Great Temple of Zeus)。


#48  橢圓形廣場以巨柱建設,
細心欣賞,巨柱可能在地震時毀壞了,
現在復修後,以層層疊疊砌成。


#49   院友特色,這是最美的圖片。


#50  石柱有移位的跡象。


#51  好宏偉的廣場,
古希臘的建築,
感覺上與希臘的風格相同,
但比較簡單純樸。


#52   孤身獨行,
顯得有點蒼涼。


#53  我的可愛院友。


#54  千柱之路 (The Thousand Pillars Road),
The Cardo 古城的主要通道。  


#55  美麗的建築,宏偉的廣場。

離開橢圓形廣場 (The Oval Plaza),便踏上 The Cardo (Thousand Pillars Road)。

The Cardo,是傑拉什古城 (Jerash/Gerasa) 的主要通道,路長800米,這是一條直路連接橢圓形廣場 (The Oval Plaza) 至 北門 (The North Gate)。建於2世紀,部分設計是古城最早的城市規劃。在古城全盛時期,The Cardo 是通往 宙斯神廟 (The Great Temple of Zeus) 的主要通道。

沿著 The Cardo 而行,遊人可以找到很多不同時代的歷史遺跡,由2至6世紀,有不同的建築物,例如:2世紀的 食物市場遺址 (Marcellum)、6世紀的 拜占庭大教堂 (The Cathedral)、2世紀的 古希臘精靈仙女 寧芙噴泉 (The Nymphaeum)、6世紀的 The Propylaea of the sanctuary of Artemis、2世紀的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

The Cardo,兩旁豎立了很多巨柱,最早的巨柱是羅馬帝國時期而建,但只餘下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在6世紀時期由拜占庭皇朝而重建。而舖路的物料多取自 宙斯神廟 (The Great Temple of Zeus)早期損毀的紀念碑等石頭。路面可以發現很多由戰車經過而留下的車紋,見證了悠久的歷史遺跡。在 The Cardo 下面是3世紀時的古代大型的污水處理系統。


#56   有著古希臘建築的文化,
站在這裡有點孤獨的感覺,
但正好感受那種頽垣敗瓦中的宏偉。


#57  支離破碎的遺跡,
但可以幻想出當年的繁華。

The Shops of the South Cardo ~ The Marcellum,2世紀的古羅馬食品商店區,有8間商舖。

#58  The Marcellum he Marcellum 入口。


#59  8 間商店的中間是一座噴水池,
四周被柱子包圍。


#60  噴水池及出水口。


#61  好美的架構。


#62    商店的裝飾,
其中很喜歡以師子雕刻。


#63  設計很特別的噴水池。

The South Tetrapylon,建於3世紀,是傑什拉古城兩條主要通道 (The Cardo and the South Decumanus) 的交接點。

Tetraphlon 是古羅馬設計的紀念碑,以立方體而建,在內通常存放重要人物的雕像,如國王或聖人。Tetraphlon 的基座以4支柱子支撐,蓋上柱頂,而建造的石頭是由古埃及的阿斯旺 (Aswan) 送贈的粉紅色花崗岩石而造。

4座 Tetraphlon 稱之為 Tetrakionion,通常以4方形擺放於通道的交接位。


#64  Tetraphlon,石頭由古埃及阿斯旺送贈
的粉紅色花崗岩石。
柱頂的壁龕雕塑如孔雀開屏。


#65   兩條主要通道的其中一條
~ The South Decumanus。


#66  Tetrakionion (4座 Tetrapylon) 
都只餘下基座及崩坍了的柱子。


#67  四塔門比較完整的一座 Tetrapylon,
仍然看得出粉紅色的石頭,
但內的雕像已經失踪,
可能已經移往博物館或毀壞了。

The Nymphaeum,建於2世紀,是一座美極了的噴泉,是供奉古希臘掌管大自然的精靈仙女 (Nymphs)。

#68  噴泉的雕刻極為精美,
手工細緻,真是瑰寶。


#69  The Nymphaeum 噴泉。


#70  泉水在各石孔流出。


#71  真的很莊嚴瑰麗。


#72   發現牆上的馬賽克遺跡。



#73 精美的雕刻。


#74  當年的繁華,只能成追憶…


#75   遺下來的荒涼。

The Propylaeum of the Sanctuary of Artemis,建於2世紀,Propylaeum 意思是 “閘門前”。這是一座十分華麗的閘門,雖然已經嚴重損毀,但仍然是另人眼前一亮,驚嘆前人的偉大建築。

閘門是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 的入口,它的宏偉,可以想像古人對神殿的敬重。

閘門之後是一條又長又陡的樓級,這段樓級一直帶我們到達神殿的巨柱長廊,可惜現在只餘下殘缺不全的碎石柱。

#76  The Propylaeum of the Sanctuary of Artemis,
幻想中的閘門華麗極了,
閘門有三個入口。


#77   地震及被掠奪餘下來的遺憾。


#78  很宏偉的建築。


#79  傻瓜院友扮超人。


#80   由閘口爬了一道又長又陡的樓級之後,
便是毀壞了的柱廊,
但只留下圓柱的底部作見證。
而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就在眼前。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她是宙斯的女兒,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她與雅典娜及荷絲提雅並稱為希臘三大處女神。

神殿建於2世紀,原本設計要屹立32支石柱,但至8世紀只建了12支。

神殿下建有地下室,內殿在最內位置,只有羅馬牧師才可以進入,內殿建有壁龕,兩旁各有一室,一間樓級可以下地下室,另一間樓級上頂層的祭壇。

神殿曾經是拜占庭時期 (Byzantine era) 的教堂,在白衣大食 (Umayyad) 時期成為陶工之用,12世紀被十字軍 (Crusaders) 作為堡壘。

#81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
幻想當年是何等宏偉的神廟。


#82  餘下來的殘跡,
變成藝術品。


#83  Jawad 說,一定要走進石柱中,很美麗。
我覺得很夢幻。


#84  好美。


#85  其中一支會動的石柱,
Jawad 用力搖搖石柱,
攝在大石的鐵勺子真的震動著。


#86  只有羅馬牧師才可以住入的內殿。


#87  院友石癡又在尋找石頭的歷史。


#88  這種建築設計真的令人目瞪口呆,
有點相信古代人是外星人。


#89  石拱門,如何建造?
古人在石頭下放置一座拱形木製品,
然後在上面鋪石頭,
石拱門便何建成。
但這些建築真的不容易啊!


#90   美麗的巨柱,
當然要一看再看。


#91  站在神殿,
有360度觀景,
神殿真的很尊貴。

#92  


#93  很精美的雕飾。

遊城差不多兩小時,
到達 阿提蜜絲神殿 (The Temple of Artemis),
也是回去的時候,
不過回程還有幾個景點要參觀。
我們繞上山頭,不走回頭路,
在高處看橢圓形廣場,
很期待!

~ 待續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