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

鹽田梓 20240714

 2024年7月14日 (日)

西貢 ~ 鹽田梓 

(10:00 ~ 14:20,4小時20分)

剛從西藏回來,
不想長征,
於是揀了一條閒遊路線 ~ 鹽田梓。

西貢碼頭有船登島,
成人來回票70元,
有長者優惠票50元。
船程15分鐘左右,
船期可在網上查看。


#1  乘船登島包各景點的門券,
要保留這個貼紙作門券。



#2  10:00登船。



#3  10:10,登島。

鹽田梓,亦作鹽田仔,是位於香港新界西貢海的島嶼,島上有鹽田梓村。由於鹽田梓村全村村民均信奉天主教,因而有「教友村」之稱,也被喻為天主教在香港的發源地之一。鹽田梓原為漁村,島上設有鹽田,而居民從事曬鹽工作為主;自1998年起,全島已經沒有人居住。

鹽田仔的名稱由來主要有兩個說法:
一、島上設有鹽田,而島上的村民昔日以曬鹽為生,因而得名;
二、陳孟德夫婦從鹽田村遷至該小島時,稱為「鹽田梓」;「梓」指鄉里,有不忘故鄉之意。及後鄰近村民把客家話的「梓」字聽錯為廣東話的「仔」字,因而又稱為「鹽田仔」。

鹽田梓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市約3公里。島嶼位於香港西貢區西貢海,在滘西洲北面,建有一條玉帶橋與滘西洲相連。在鹽田仔的海岸則有一些紅樹林。(網上資料)


#4  碼頭燈塔。


#5  早禾居。


#6  鹽田梓正在活化中,
有很多藝術展品。
這件名為《歸航》。


#7  舊碼頭。


#8  2019年《再島嶼》,
主題是在未來三年以《再島嶼》的概念,
設有不同的藝術作品和公眾參與活動,
鹽田梓為中心,串連橋咀洲、糧船灣
和滘西洲。


#9  先打卡。


#10  鹽田梓碼頭。


#11  鹽光保育中心/村公所。

鹽光保育中心成立於2011年,是一所在香港稅務局註冊的慈善機構,負責保存和推廣鹽田梓村的文化及生態保育。

#12  又一件藝術作品。


#13  活化後有食肆,
這是西餐廳。


#14


#15  面對大海用餐,
好舒服。


#16  石煙囪是燒垃圾的爐。


#17  哈哈!放在燒烤爐附近,
院友還以為是燒烤爐。


#18  2013年開始活化,
留給藝術家自由創作空間。


#19   百年樟樹。

這棵樟樹已有百年歷史,是村內最具標誌性的樹木。樟樹在鹽田梓有著特別的意義:每當村中有女嬰出生,村民就會在村內種一棵樟樹,伴隨她成長。當女子長大出嫁時,她的父母就會採伐那棵已長高的樟樹木材造嫁妝。這棵百年老樟樹有一個特點,就是從樹幹到底部的樹洞中探頭細察,可以看見其內部是空心的。雖然老樟樹的樹幹中心已經壞死,但憑著其頑強的生命力,樹冠枝椏仍然茁壯生長,樹葉翠綠可人。因此,村民都將這棵百年樟樹視作鹽田梓的精神象徵。

#20  客家村屋,
村屋以複式為主,
大多面向南方,
環山包圍,方便曬禾,
亦不易受颱風吹襲。


#21  中式餐廳 ~ 鄉誼茶座。
著名柴火土窯雞及客家茶果。
我們第一時間訂位。


#22  守護天使。


#23


#24  做鹽的地方,
有導賞。


#25  參觀文物室、教堂等等,
要收入場費20元,
我們有乘船通行證 ~ 免費。


#26   1990年代,鹽田梓最後一戶遷離;
鹽田梓被荒廢近10年後
的2004年開始有人復修
鹽田梓及聖若瑟堂。

約於1700年代,居住在廣東省深圳觀瀾的陳孟德夫婦遷居至沙頭角東北寶安縣的鹽田村,然後由鹽田遷移至該地設田曬鹽為生,因而被移為「鹽田仔」,當時全村約有500人,全盛時期有1200多人居住。

1841年,教宗額我略十六世委派傳教士到香港傳教,部分傳教士在鹽田仔傳教,因而成為天主教在香港的主要發源地之一。1866年聖誕節,陳氏家族有33人領受聖洗加入天主教外,及至1875年,鹽田梓全島村民領洗信教,並捐出土地予天主教以作興建小教堂及學校,同時也以聖若瑟作為鹽田梓的主保聖人;鹽田梓全島居民於1875年全部領受聖洗,因而有「教友村」稱號。鹽田梓聖若瑟堂於1890年興建及其落成除了取代小教堂外,也成為鹽田梓的地標。(網上資料)

#27  兒時回憶的遊戲。


#28  活化了的教堂,
生氣勃勃。


#29  天主教在香港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 
聖若瑟堂。


#30  


#31

聖若瑟小堂屬羅馬式建築物,由米蘭外方傳教會神父所設計。聖堂建築設計簡約,糅合了天主教與客家村落的生活格調。如其他十九世紀建於新界區的小堂般,聖堂前端為聖所,長形的小堂內放置兩列木製跪座,末諯則是祭衣房。2005年,「聖若瑟小堂修繕項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2011年,小堂則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32  


#33


#34  教堂外。


#35  


#36  神聖的感覺。




#37

2010年5月16日,原籍鹽田梓的天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副主教和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把有關鹽田梓歷史和傳教史的書籍、有關「文化遺產保護優良獎」參展作品、天主教教區手冊等資料放進聖福若瑟像及聖母像下的時間囊內,以慶祝聖若瑟堂建堂120週年。(網上資料)


#38  上次到訪時,教堂沒有開放,
今次是第一次進入教堂內。


#39  聖福若瑟神父。
(15.4.1852 ~ 28.1.1908)
是第一位曾經在香港傳教,
而被天主教教會列封為聖人。


#40  聖壇。


#41


#42


#43  簡約的教堂。


#44  祭衣房。


#45  


#46  「慈悲之門」。

離開教堂,步下樓級便是鹽田梓文物陳列室。

#47   鹽。光折射。
裝置藝術的設計概念受鹽的結晶
過程和幾何結構所啟發。


#48  澄波小學 ~ 文物陳列室。
校舍創建於1846年,
直至1997年結束。
現在校舍的其中一間為村內文物陳列室,
另一間為多用途展覽室。

2013年3月17日,荒廢百多年的鹽田梓村鹽田正式進行復修工程,已經於同年九月完成,完工後預計可以接待約三百名遊客。

2014年1月,在香港政府決定將原來開放營辦私營大學的粉嶺皇后山軍營舊址土地興建公屋後,天主教修會耶穌會考慮在鹽田仔建立私立大學,計劃開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數學等科目,首年收生300至500人,在2016年開學,惟至2015年耶穌會宣佈擱置在香港建立私營大學的計劃。(網上資料)


#49


#50


#51  


#52

考古發現 ~ 2013年秋香港考古學會曾於鹽田梓村早期天主教堂磚石建築遺存進行發掘,辨認出該堂的內外牆壁和通往上層之樓梯位置、原來地面和門磡裝置。遺址東側出土石灰裝飾數塊,其花紋風格與簡樸客家建築有很大分別,顯示教堂可能是利用現成客家屋修成。此外該學會也同時在鹽田梓村中心勘探,發現不少東漢幾何印紋硬陶罐破片,將鹽田梓村的歷史推前兩千多年。

#53


#54


#55



#56  室內有幾份「導賞問答」,
又幾有趣的。


#57  很多舊有的回憶。


#58  



#59  客家村屋。



#60   開始有人回來居住。


#61


#62  不愧是「教友村」。


#63  陳丹書神父故居。


#64  作品:璃。島。
裝置的形態與鹽田梓的地貌遙相呼應。

2019年,旅遊事務署舉辦為期3年的「鹽田梓藝術節」,由文化葫蘆策展。


前身為陳慕英修女(1901 -2004),
別名:夢大姑。
耶穌寶血女修會。

#65  基甸少年軍訓學校。


#66  作品:萬物相連:願祢受讚頌。
德詩雅修女的作品。


#67  石碑:聖福若瑟,成聖之路。



#68  復修中。


#69  陳志明神公祖屋/
聖福若瑟神父像。


#70  好像很有興趣般。



#71  地上的磚塊。


#72  


#73  


#74  作品:成聖之牆。
作品本身亦是紀念昔日西貢及
鹽田梓服務之傳教士。



#75  聖福若瑟神父。
(15.4.1852 ~ 28.1.1908)
是第一位曾經在香港傳教,
而被天主教教會列封為聖人。
藉著步上「成聖之路」,
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力量,
從而成聖自己,聖化他人,轉化世界。


#76  穿著中式的服飾,
感覺很親切。


#77  前行不遠便到了「活泉井」。
60年代前村民飲用的水井,
為全島二百多名村民提供飲用和洗滌用水,
更曾經陪伴過村民度過本港上世紀60年代的大旱。
這口三百歲的活泉井,泉水仍然全年不缺,
成為本港最後的一口水井。


#78  為何沒水出呢?


#79


#80  因為約了午飯,
只好走回頭路。


#81  基甸少年軍訓學校。

鹽田 ~ 鹽田梓以島上的鹽田為名,亦為紀念早在三個世紀前祖先於現今深圳鹽田港曬鹽的故鄉。遷徙定居鹽田梓後,島上村民再以曬鹽為生。昔日全盛時期的鹽田曾達六畝之廣,鹽產量足以供全西貢之用。因為種種原因,島上村民後來放棄曬鹽,鹽田亦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轉變為魚塘。2004年,鹽田梓村村務委員會屬下的鹽光保育中心,積極復修部分鹽田,有效保留並重建鹽田的原貌。「鹽田活化項目」更獲得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獎」。

鹽田,有導賞團。
但要留意導賞時間。


#82  我們當然有幫襯。


#8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獎」。


#84  1956年的大屋。


#85  蓄水池。


#86  作品:鹽光之所。
是一所研究以鹽為創作媒介的實驗室。


#87  有三個蒸發池。


#88  旁邊是紅樹林。


#89  經過三個蒸發池,
其鹹度會達到10度以上。


#90  


#91  鹽池。

結晶,當滷水鹹度接近28度,
會讓其流入結晶池,鹽份就開始大量釋出。
鹽份結晶時需要定時攪拌滷水,
避免結晶不均勻。
鹽工需要用耙或者水刮等工具,
把分散的鹽粒集中成小堆。
等鹽堆中的水份瀝乾流走後,
鹽工會把鹽裝到籮筐中,
並運到鹽池存放,
等待進一步乾透並收藏。


#92  晶瑩剔透的鹽粒,
還可以試食。


#93


#94  鹽工在曬鹽。


#95  作品:鹽光之所。
室內如蒸籠。


#96


#97  下一站,「玉帶橋」。



#98  途經作品:鹽下乘涼。
鹽田梓的祖先艱辛開發鹽田,
一代一代以海鹽結晶孕育
鹽田梓的過去和未來。


#99  


#100  紅樹林。


#101  


#102 露綺莎渡假營。


#103  玉帶橋 ~ 
連接鹽田梓與滘西洲的橋
早於1956年前已有。
現存的於2000年由政務署重修。


#104  


#105  作品:漂浮氣泡。


#106


#107


#108


#109  美麗的紅樹林。


#110  我們過橋,踏上滘西洲。


#111


#112


#113  走回頭去舊碼頭。


#114  竹亭設計概念 ~ 
形態。以幾何比例演展自然。
空中遠眺像海螺、在島上近看如鳥巢。


#115  結合了傳統建築工藝精神
與現代視覺演繹,
再配合竹材的自然色調,
使之融入自然,
與周圍的景觀呼應。


#116  1點準時回到食店 ~ 鄉誼茶座。


#117  豬頸肉。


#118


#119  熱情果凍飲,32元一杯。


#120


#121  著名的土窯雞。


#122

吃飽飽,回去了。


#123  雙子亭。


#124  遊覽路線。


#125  鹽光保育中心/村公所,
也是紀念品售賣部。


#126  不便宜的鹽皂。


#127  好多獨木舟及水上電單車
到鹽田梓午餐。


#128


#129  作品之一。


#130  早禾居。


記得留意回程的船期。

一個荒廢了的小島,
活化後,值得花上大半天時間遊覽,
又認識了一個香港的歷史小島。。

又是玩、笑、食的一天。








2 則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