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9日 (日)
慈山寺 ~ 洞梓觀音 ~
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
有院友未去過慈山寺,
於是又試著上網訂位,
又好彩訂得到12位,
又訂到星期日,
真的又…又…又…。
慈山寺在2015年3月開放給公眾參觀,
當年5月就急不及待的預約參觀。
至今已是第6次參觀慈山寺,
感覺依然沒有變,
莊嚴的觀音像讓人心情平伏。
#1 12人大軍。
#48 觀音菩薩坐像
#49 書卷觀音菩薩坐像
#50 裝臟。
內有交通指南,
參學指引,
參觀地圖,
網上登記等等。
開山緣起
慈山寺的位置風水極佳,坐北向南,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淡水湖,佔地約50萬平方呎,全寺呈現唐代寺院簡樸清雅之建築特色,設計注重綠化。
慈山寺由李嘉誠居士發心興建。十多年前李先生有感香港市民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沉重,消極情緒漸趨增長,遂興建設清淨道場之心願,開以此地淨化人心,導引大眾舒緩壓力,融佛法於生活中,並推動慈濟善業,以佛發利益社會大眾。
寺內觀音像,高76米(約23層樓高度)的觀音像已經成為大埔桐梓的地標,觀音的生產商同是鑄造天壇大佛的南京航天晨光公司,用上580噸青銅鑄造,歷時十年時間。觀音像與天壇大佛遙遙相對,守護香港。
#2 風水極佳的慈山寺,
遠看八仙嶺。
遊慈山寺有免費導賞團,更有免費齋包吃,好味!還有下午茶。又能近距離接觸觀音像,無處不在的觀音像,手工精細,法相莊嚴,但又帶有慈悲的眼神,好美,真的百看不厭。
曾經2次跟隨義工導賞慈山寺,
因為疫情關係取消了這個項目。
記得之前參加導賞團需要交100元
按金作耳機租用費用。
今天,我們也去參加導賞團,
但已經不用耳機了,
所以,也不用交按金。
只需要按時到停車場集合便可。
我們參加了10點半的導賞團。
義工說今天星期日,
信眾較多,之前有60人包團,
避免擠擁,
我們要延後出發。
#3 第一站地藏殿。
地藏菩薩以悲願力救度一切眾生,尤其是在地獄受苦之眾。地藏菩薩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願力宏大不可思議。
#4 五觀堂,
為僧眾及參與法會等活動的參學者,
準備齋菜,
因僧人於進餐前應作五種觀法, 而得名。
內裡的善生坊於每天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開放,
以飲品茶點與參學者結緣。
#5 法器。
#6 法器。
#7
#8 這是無憂樹。
#9 觀音像的樣貌極慈祥,法相莊嚴,
雙目向下,寓意俯視眾生,
慈悲為懷。
#10
#11 地傑人靈。
#12 莊嚴帶慈祥的樣貌 ~
洞梓觀音。
#13 山門。
#14 由「山門」開始介紹。
原來入口剛才我們只見「解門」兩字,
原來行前見到的是「入解脫門」。
入解脫門之後要忘記世俗的枷鎖。
#15 門外站有護法門神,
青銅製造的「哼哈二將」。
「哈將」即那羅延堅固王。
#16 「哼將」即密跡金剛力士。
#17 義工笑說,
五指伸開代表「不可入」。
#18 這是代表「OK」。
#19 山門後寫有「不二法門」。
意思是平等而無差異之道。
「歡喜地」,進入山門,面向三個由低至高的平台。三個平台寓意通向覺悟的三個階梯。彌勒殿前的第二個平台 ─「歡喜地」,一端是蓮花池,示現淨土世界的清靜無染,讓參學者生歡喜心,再往上走向通往雄寶殿的庭園。
#20 彌勒殿。
「彌勒殿」
建築簡約,依傳統的木結構而建,並以建於公元782的五臺山南禪寺大殿為範本。彌勒殿內有六尊菩薩像:主尊菩薩為天冠彌勒,後有手持金鋼杵的韋䭾菩薩,及四大天王像。
菩薩像均為樟木雕刻,或貼以金萡,或彩繪衣飾,或以琉璃裝飾眼睛。
韋䭾菩薩
手持金剛寶杵的護法韋䭾菩薩,面向大雄寶, 護衛寺院。韋䭾佛手持的金剛寶杵,是代表佛寺是否接待來客的指標,如果寶杵垂下來的是不招呼來客留宿,如這位韋䭾佛橫持寶杵就是會招呼來客的意思。
#21 鼓樓。
#22 四棵不同形態的羅漢松。
#23 四棵不同形態的羅漢松。
#24 鐘樓。
#25 「一生補處」,原為「最後之輪廻者」之義,
謂經過此生,來生定可在世間成佛。
補處即指菩薩之最高位一等覺菩薩。
一般皆稱彌勒為一生補處之菩薩。
#26 大庭院。
廣場種有四棵菩提樹,
以佛陀於菩提樹下成道之故事,
提醒參學者當勤精進,
專注修行。
#27 大雄寶殿。
參拜完彌勒殿便是大雄寶殿前的廣場。由低至高覺悟的三個階梯,會越來越陡,意謂成佛的路會越來越艱難。
#28 「普門」在大雄寶殿旁。
#29
#30
「大雄寶殿」
慈山寺大雄寶殿乃參考建於唐代的山西佛光寺東大殿比例建造而成,佔地一萬餘呎。殿巾供奉樟木金身三如來:阿彌陀佛(左),釋迦牟尼佛(中),藥師佛(右)。
釋迦牟尼佛的左側為弟子迦葉尊者,右側為弟子阿難尊者。
殿內兩側山牆有十八羅漢坐像。
大殿後方海島安奉來自敦煌榆林窟第25窟的彌勒經變圖及國學大師饒完頤先生恭書的《心經》墨寶。
敦煌榆林窟第25窟的彌勒經變圖,攝影師把牆壁畫拍下來,複製於布上,把遠在敦煌的壁畫活在香港。
#31
#32 大雄寶殿後方
#33 「大雄寶殿」。
#34
#35 普門 ~
六觀音之一的六臂如意輪觀音,
安放在這裡。
「普門」(觀音殿)
寺院的第二大殿,殿內供奉如意輪觀音。兩側殿壁刻有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及觀世音菩薩的十願六向,表述兩大菩薩救拔眾生的宏深大願。
#36 「洛迦池」,
地下池水可以用作栽種植物之用。
「洛迦池」
洛迦池的淨水乃供參學者供養諸佛菩薩,同時清淨自心,藉此長養善根。
#37 這棵菩提樹原來是最珍貴的一棵。
是佛祖成道的菩提樹的第三代。
8年前這棵凋零的菩提樹,
現在竟然變成這麽茂密。
菩提聖樹,二千五百年前,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於北印度菩提伽耶的「畢鉢羅」樹下覺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因「菩提」漢譯作「覺悟」故此該樹作為佛教智慧的象徵,得名「菩提樹」。
後來,崇信佛教的印度國王阿育王之女 -- 僧伽蜜多為傳播佛法,將佛陀成道之原菩提樹的分枝移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佛教便於此地生根繁衍。
二零一二年,蒙 斯里蘭卡統Mahinda Rajapaksa將軍菩提聖樹同源的後代分枝贈予慈山寺。如今苗已成樹,供有緣人參禮。一限回溯千年,一念萬里鄰見,世尊樹下覺悟,願眾生共證菩提!
#38 菩提聖樹的介紹。
#39 今天天氣很好,
觀音像美得難以形容。
#40
#41
#42 觀音髮頂上有觀音的師傅
~ 阿彌陀佛像,
寓意無量神力庇佑眾生。
#43 右手抾智慧寶珠,
摩尼珠。
這棵寶珠直徑如三人的高度,
安裝時十分困難。
#44 左手持淨瓶,施撒淨水,
清涼世界。
#45 12點派包點,
十分好吃的叉燒包。
#46 吃完包包,
再回到觀音腳下的
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參觀。
佛教自西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在印度創教以來,佛教經過絲路與海道傳播至印度以外的地區,對南亞的斯里蘭卡、喜馬拉雅山區的尼泊爾和西藏、東亞的中國與韓國及日本、東南亞的印尼和中南半島諸國的宗教信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但豐富了亞洲宗教的內涵,更創造各具特色的佛教藝術傳統。
透過館藏的亞洲佛教造像精品,跨越地域和疆界的限制,一覽佛教藝術在不同時代和國家中呈現的精彩風貌。並透過高清圖像、互動模型與文字說明,勾勒出亞洲佛教藝術的鮮明輪廓。
去年參觀了博物館,
可說是價值不菲,
難得一見的佛教博物館。
我相信有錢也未必可以藏有這些古物,
這些可算說是珍藏、極品。
而且主攻佛教藝術品,
是香港唯一的佛教博物館。
#47 彌勒菩薩坐像
片岩
犍陀羅 貴霜王朝 3世紀
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
開放時間
免費開放 | 逢週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上午10時至下午1時(最後入館時間:下午12時30分)
下午2時至下午5時(最後入館時間:下午4時30分)
木雕彩繪
中國 遼代 (916 -1125)
木雕彩繪
中國 明代 (1368 - 1644)
這尊觀音像的背後開有一長方形小龕,龕內漆有紅彩,安置一尊唐代 (618-907)銅鎏金觀音菩薩立像。這尊菩薩上身袒露,身披天衣和瓔珞,站立於束腰仰覆蓮座之上,腰枝輕扭,臀部略移,具有動勢。這種在佛、菩薩造像的內部安置舍利、經咒、草藥等,用以莊嚴佛像,並賦予尊像生命力的方式,稱之為「裝臟」。此像裝臟的唐代觀音,或許也帶有書卷觀音的本尊意涵。如此特殊的裝臟形式和豐富的宗教涵意,更使得這尊書卷觀音益加珍稀罕見。
鐵
中國 明代 (1368 - 1644)
#52 菩薩頭像
鐵
中國 明代 (1368 - 1644)
#53 觀音菩薩坐像
銅鎏金
中國 明代 16 - 17 世紀
#55 釋迦牟尼佛立
時代:貴霜王朝
年代:3-4世紀
地區:犍陀羅
犍陀羅為古代印度十六國之一,位於古印度的西北部,即今日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谷地與阿富汗東部一帶,曾受到希臘化王國的統治,藝術風格深受希臘、羅馬影響。迄至貴霜王朝時期(1-3世紀),由於歷代諸王大力支持佛教發展,以及大乘佛教的興起,佛教也從無偶像時代進入偶像時代。犍陀羅造像的西方色彩濃厚,寫實性強,對中國早期的佛教造像影響深遠。
#56
#57 釋迦牟尼佛像說法浮雕
片岩
犍陀羅 貴霜王朝 2 - 3 世紀
#58
#59 釋迦牟尼佛涅槃像
白石貼金彩繪
中國 遼代 (916 - 1125)
夾紵漆金
中國 明代 16 -17 世紀
夾紵漆金
中國 明代 16 -17 世紀
#62 佛足跡碑
砂岩彩繪
緬甸 18世紀
#63 彌勒佛坐像
銅鎏金
中國 清代 (1644 - 1911)
#64 彌勒佛坐像的裝臟內,
除了舍利子與各種植物子實,
還附有康熙五十七年 (1718) 的籤條一張。
有舍利子與各種植物子實。
#66
#67 禪定佛龕像
白石彩繪
中國 北齊 (550 - 577)
#68
#69
#70 釋迦牟尼佛半身像
青銅
泰國 素石泰王朝 14 -15世紀
轉上須離山層 (2/F),
有兩座不可拍照的珍藏展館 ~
法寶殿及佛寶殿。
#71 釋迦牟尼佛像
片岩
犍陀羅 貴霜王朝 3 - 4世紀
釋迦牟尼佛立像
而當中最為珍貴和古老的展品,非公元2至3世紀犍陀羅(即巴基斯坦)的貴霜王朝釋迦牟尼佛立像莫屬,它可說是慈山寺的鎮館之寶。犍陀羅是見證貴霜王朝佛教藝術發展的重要地點之一,除了作為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它還吸取了印度藝術的特色元素,並將其融入希臘藝術傳統。採用古典現實主義的藝術語彙來詮釋佛教故事和佛教神靈的形象,從而形成了擬人化的佛像表現。
#72 阿彌陀佛立像
青銅
日本 明治時期 (1868 - 1912)
#73 苦行頭像
片岩
犍陀羅 貴霜王朝 3世紀
因為時間關係,
沒有多拍照,
如想多看其他展品,
可以進入我去年的日誌。
慈山寺戶外觀音像為白衣觀音,白色為眾色之本,代表純潔無染。觀音像由青銅合金鑄造,像身高63米,立於三層青銅蓮台之,上蓮台高7米,下設6米高麻石基座,總高76米,聖像外噴塗白色氟碳自淨漆。其造型追模宋式。
素白觀音聖像慈悲莊嚴,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寓意無量法力庇佑眾生。
其右手持智慧寶珠──摩尼珠。
左手持淨瓶,施撒淨水,清涼世界。
法身佩戴瓔珞,衣帶當,風典雅飄逸兼具。
#74 離開博物館,
可以慢慢的欣賞觀音像。
#75 義工帶了一個問題給我們,
她說曾經有信眾問她,
觀音坐下的蓮花葉有多少塊?
我們未及問得答案,
於是自己數數看,
46、47、48…院友數有48片啊!
#76 今天的雲層超美,
與觀音像互相襯托,
難以形容的「美」!
#77
#78 有三個人身高的摩尼珠及淨瓶
#79 慢慢欣賞天與觀音。
太美了,要把照片留下,
作日後欣賞。
#80 觀音能保持潔白,
除了表面是自潔塗層外,
每年佛誕及觀音誕都由高空繩索隊清洗。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身佩戴瓔珞。
瓔珞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佛像上的瓔珞也為人們所仿效。瓔珞就是古代用絲線珠玉等編織起來的可掛的裝飾物,像現在的平安結,有時也被當作長命鎖。
在佛像身上的瓔珞是指菩薩修行積聚的功德資糧。
#91 在慈悲道中間,
觀音聖像正前方設有一個銅制水盂,
名「千處應」為參訪者供水之用。
「慈悲道」
由普門至觀音聖像,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名慈悲道,兩旁種十八棵古羅漢松。還有「桃花陣」在右手面的叢林內。
#92
#93 平常心,即不起分別、
不起波動的心,
不執著於是、非、取、捨,
以不造作的平常心來待人接物,
這就是「道」。
#94
#95
在寺院頂禮供養後,還有個致敬方式就是繞佛,繞佛一定是右繞,順著右手,現在我們一般人講順著時鐘的方向,右繞!這個代表隨順如來教誨,隨順法性,而不能夠左繞,左繞是違背法性。
供水,賞完觀音,
我們去供水。
#96 我們要雙手捧著木碗,
由這裡經過慈悲道,
將水供到千處應(即觀音像下的銅制水盂),
盡量避免水濺出。
#97
#98 慈悲道
#99 1點半開始茶聚時間。
#100 回到五觀堂茶聚。
#101 咖啡、紅茶、雪梨水及小蛋糕。
吃吧!可以隨緣樂助。
慈山寺為莊嚴神聖之地,參觀時必須留意以下事項:
1. 請於寺內保持輕聲細語。
2. 請穿著莊重的服裝, 例如有袖上衣、長褲、七分裙或七分褲。
3. 寺內實行全面禁煙
4. 請勿携帶任何香煙、酒精飲品、葷食、海產。可自備素食到寺內指定範圍享用。
5. 請勿在殿堂內拍攝或攝錄。
6. 道場莊嚴,請勿觸摸寺內之佛像、法器或植物。
7. 請勿帶同寵物進入寺院(陪同視障人士的導盲犬除外)。
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慈山寺網站
或參考我第一次參觀慈山寺的日誌,
宜家先睇到文,如果同事想坐下,1pm 前可以去茶室坐,飲杯咖啡嗎?
回覆刪除點半先開門。可以在外要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