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纜車徑上山頂 20230108

2023年1月8日 (日)

金鐘站 ~ 香港公園 ~ 堅尼地道 ~ 纜車站 ~ 
纜車徑 ~ 堅尼地道站 ~ 麥當奴站 ~ 馬己仙峽道 ~ 
蒲魯賢徑 ~ 高化利徑 ~ 梅道站 ~ 漆咸徑 ~
白加道站 ~ 芬梨道 ~ 山頂廣場 ~ 金鐘

(09:30 ~ 13:10,6公里,3小時40分鐘)

今天內地開始正式通關,
幾年來疫情關係,很多人都分隔兩地,
今天終於可以相聚了。

今晚有社慶25周年的晚宴,
所以又行一條簡單的路線。

前兩個月坐了新纜車上山頂,
沿途停了4個站,很多遊人在車站與纜車拍照。

今天,我們就以腳待車上山頂,
起步由香港公園,
沿纜車徑經4個纜車站、
中區自然徑、車路、豪宅等,
到山頂廣場,再乘巴士回到金鐘站(起步點),
又一次 “0” Km行山。


#1  輕輕鬆鬆由香港公園出發。
見到水池中的三個反斗星嗎?


#2  時間尚早,遊人不多。


#3


#4  好快行到舊域多利軍營華福樓,
現在是香港公園觀鳥園教育中心及輔助設施,
華福樓是舊域多利軍營的其中一座,
建於20世紀初期,原是軍人宿舍,
在日佔時期(1941-1945年)曾被日軍徵用。
軍營於1979年移交予香港政府。
華福樓高兩層,屬愛德華古典復興風格建築。
現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5


#6  原來這植物叫「十字架樹」。


#7  離開香港公園,
見到特派員公署。
我們反轉了方向,
結果繞了一個大圈。


#8  院友回報,要落一層,
一個只有兩個尿格的廁所。


#9  纜車站底。


#10  這個是什麽?


#11 源於歐洲石匠行業協會的組織。

山頂纜車歷史 ~ 可進入連結參考。


#12  第一站,堅尼地道。海拔56米。
此站以1872 ~ 1877年的
香港第七任總督 堅尼地爵士命名。


#13  合照是必然的事。


#14  等到第一輛纜車經過。


#15  以此電纜拉動纜車登山。


#16  纜車總站距離堅尼地站很近。
第六代纜車乘客量由120人加至210人。


#17  舊的纜車停在這裡。


#18  經過聖保羅男女中學。


#19  英式古橋。


#20  新舊纜車並排出現。


#21  第六代纜車以玻璃天幕設計。


#22  成人來回88元,單程62元。
小童及長者來回44元,單程31元。
沒有分段收費。


#23  香港基督教科學教會。
沿途很多古建築物。


#24  好像兩個電影菲林卷子。


#25  第一時間坐定定等影相。


#26  扮拍電影。


#27


#28  到第二站麥當勞道,海拔95米。
香港第六任總督,
1865 ~ 1872年的麥當勞爵士。


#39  古橋一道 ~ 馬己仙峽道石橋。
逾百年歷史的橋墩是以花崗岩砌成,
有典型羅馬風格的圓拱。


#40  中區自然徑的介紹牌,
第四站,麥當勞纜車站,
第一至三站未發現。
每一個站都有特別介紹,
上一站是:人工斜坡上的綠蔭,
下一站:綠色孤島。


#41  古典建築。


#42  界碑還是橋躉?


#43  馬己仙峽道石橋。


#44  馬己仙峽道石橋。


#45  百年歷史的石橋,
有著深水埗配水庫的影子。


#46  有點像古監獄。


#47  到了第五站:綠色孤島。
接馬己仙峽道,原來「馬己仙」是英文
「Magazine」的譯音,
所指的並不是雜誌,
而是昔日設於金鐘的軍火庫。



#48  綠色孤島:這裏的樹林小孤島是市區
發展時保留下來的,
裏面通常有兩種類型的樹。
一類是原生樹,
另一類是鳥兒帶來種子後發芽長成的,
或者是人種植自己喜歡的水果。


#49  轉入蒲魯賢徑。
蒲魯賢生於1867年的英國約克郡,
1888年以官學生的身份來港,
於殖民地政府任職。
蒲魯賢精通粵語,
曾任總登記官及華民政務司,
負責管轄所有華人組織。


#50  第六站:樟木成林。



#50  樟木成林:被廣泛種植為行道樹
作遮蔭之用。


#51  第七站:青果榕與板根。


#52  板根。


#53  高化利徑:高化利是20世紀初
香港股票大亨所擁有的大宅名字,
他是香港證券交易所的創辦人之一,
後來更成為交易所主席。


#54


#55  接上梅道。


#56  梅道站。


#57  梅道。海拔180米。
香港是梅含理爵士最後獲派駐的殖民地,
而他亦是唯一一位曾被行刺的港督
自事件於他乘坐驕子的途中發生後,
梅含理爵士便選擇以汽車代步。
梅道及梅堂均以其名字命名。
是香港第15任總督。


#58  細看車費,原來沒有分站收費。


#59  梅道站應該是最陡的一段,


#60  梅道 May Road : 翻譯為梅含理,
又真的很特別。


#61  很陡啊!


#62  第八站:梅道。
以第5任香港總督梅含理爵士命名。
梅含理於1881年起先後在多個政府部門任職,
至1912年正式被委任為香港總督,
任期至1918年。


#63  轉入漆咸徑。
漆咸於1890年到達香港擔任
工務局行政工程師一職,
並於1901 - 1921年間出任工務司,
是歷任中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


#64  中區自然徑。


#65  


#66  漆咸徑1號,
是漆咸徑唯一的一座住宅。
大宅建於1927年,
於二次大戰後曾變成私立學校,
及後於2018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現為私人畫廊。


#67  住宅佔地很廣。


#68  第九站:樹木護理。


#69  觀音林,似是私人的建築物。


#70  隱約見到「遠景台」三個字。


#71  行至開揚位置,景色不錯。


#72


#73  第十站(a):都市清泉。
當遇上大雨,沒有泥土吸收雨水,
地表逕流增加,
低窪地區變得更容易氾濫。
故渠務署在地下建造了一個市區排水系統。


#74  大葵扇。


#75  第十站(b):林底百態。


#76  植物豐盛。


#77  第十一站:林區生態。
林區最頂層由高大樹木的茂密樹冠所組成,
當中的攀附植物及無數與樹木糾纏不清
的蔓生植物進一步加強了上層的遮蔭效果;
第二層是能在較陰暗環境下生長的植物;
最下層是地面植物層。


#78  路段很好行,也很舒服。


#79  這段路便是漆咸徑。


#80  離開漆咸徑接上白加道。
前身是域多利醫院的位置。


#81  現在是政務司司長公館。


#82  


#83  公館是香港其中一座具
殖民地建築風格的住宅。
建於1951年,
原址為舊域多利醫院的主樓
(醫院在1897年興建,
以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周年)。
公館過往一直為輔政司官邸。
該職位於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
並於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
成立後改名為政務司司長。
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84  我們沿白加道上,
因為去參觀豪宅。
欣賞山下的香港。


#85  經過白加道其中一座豪宅,
警衛叫我們不要拍照。
原來是李兆基的「李氏皇宮」。


#86  Villa Blanca,另一間豪宅,
約建於1930年代,
原有建築物富大西班牙式別墅的建築風格,
包括拱窗,特式窗戶,
矮身紅瓦屋頂與精緻粉牆。
此風格建築於戰前山頂地區為少有的。
因此,原有建築的部分外牆保留於一樓位置。
2010年9月20日評定二級歷史建築,
為私人地方,不設對外參觀。


#87  好快行到白加道站。


#88  纜車來了。


#89  穿過橋底便可以欣賞
得到英式味極濃的建築。


#90  極具英式設計。


#91  白加爵士於
1891年5月至12月在香港任署理總督。
她的女兒正是梅含理爵士的太太。


#92


#93  好寫意!


#94  白加道站。


#95  古英式燈。


#96  最特式的纜車站。


雖然近在咫尺的山頂總站,  
我們沒有直上到目的地,
大隊轉往芬梨徑。


#97  古式街燈上的雕花。


#98  轉上芬梨徑。


#99  古式街燈。


#100


#101  山頂觀景台。


#102  太平山獅子亭。


#103


#104


#105   「李氏皇宮」(白色建築物)。


#106


#107  大家戲言,十年後再在這裡集合。


#108  這人做什麽啊?
原來9人登山,
1人踩中地雷。


#109  回到山頂觀景台。


#110  獅子亭觀景台。


#111


#112   完成旅程。


#113  西高山。


#114  長據於山頂的太平山餐廳。


輕輕鬆鬆行半天,
飛車落山去找食。

又是玩、笑、食的一天。

2 則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