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

打鼓嶺 20180520

2018年5月20日 (日)

 瓦窰 ~  打鼓嶺村 ~ 鳳凰湖村 ~ 
 老鼠嶺週田村 ~ 鳳凰湖村 ~  
雲泉仙館 ~ 白虎山麥景陶碉堡 ~ 香園圍

兩年前跟社長遊剛開放的打鼓嶺一帶的群村,但當天是黃雨警號,在車上等了15分鐘才下車,下著大雨打著傘子參觀。

兩年後的今天,沒有黃雨,陽光普照,酷熱。因為快要出發大峽谷之旅(已回來),所以,再次跟社長遊遊閒的遊村落、雲泉仙館食齋,繼而迎接艱辛的旅程。



第一村 ~ 木湖瓦窰村

#1  茘枝樹



#2


#3  這次我們先走入瓦窰底。


#4  窰頂佈滿蝙蝠,
好恐怖。


#5   陣陣惡臭。


#6  看了一眼便速速離開。


#7   然後走到瓦窰頂。


#8   在不遠處發現另一座瓦窰。


#9


#10  團友對瓦窰十分有興趣。


#11   深圳電視發射站。


#12  仍然有耕地。


#13   經過嶺英公立學校。


#14  校舍很大


#15


#16  


#17


#18

第二站進入週田村

#18   


#19  


 老鼠嶺週田村

#20  週田村 ~ 福德宮


#21


#22


#23   懷舊的招牌


#24  青磚屋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的前身是週田學校。1949年4月週田村民把自住的房子改建,因為是週田村的學校,所以稱週田學校,當時共有二間課室,一至三年級共用一個課室,四至六年級共用另一個課室,主要取錄週田村及鄰近鄉村鄉童。

因為沒有政府資助,學校每年要經費才能運作,當時週田村一位重視教育的德高望重的父老杜錦洪先生,替週田村子弟交學費,才有少數學生入讀。在1956年4月獲得政府津貼,學生不用再交學費,學生人數大增,學校地方變得不夠使用。
在1956年4月獲得政府津貼後杜錦洪先生邀請到張樹仁先生當校長。張樹仁先生曾為國軍軍官,二戰後在廣州任警察局局長,其後移居香港上水。杜錦洪先生和張樹仁校長覺得週田學校現址太細且設備不足,1957成立建校委員會向政府申請在村後山邊另建校園,1958年成功,搬到新校址。
張樹仁校長提出新校名改用嶺英學校而非週田學校,即現今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有「在打鼓嶺作育英才」之意。當時課室四個共收8班,1963年擴建成個六課室12班。
在校監及校長的領導下,嶺英學校不但成為「優美園林,修藏游息之樂園」,在教學上力求嚴格,追求卓越,聞名區內外,常設各科會議「檢討及改進教學方法;並舉行各科教學示範」,「成績過差即設法補救」;為了照顧從遠村步行回校的同學,學校「逢水架橋,逢山開路」,闢了幾條山路,以至津貼學生車資。1980年2月5日教育司陶建先生蒞臨嶺英學校巡視,稱譽為新界至佳學校之一。
八十年代以後香港農業式微,加上出生率下降,全港鄉村學校大部份結束,本校在2003因小一收生剛夠23人得以保存。踏入新紀元後,學校在領導及教學範疇大事革新,成效獲區內幼稚園、中學及教育局的認同,獲撥款興建三層高教學大樓,2015年9月落成使用,揭出嶺英學校新一頁。(嶺英學校資料網頁)
#25   曾經只有兩個課室的週田學校,
現在仍然是民居。


#26   老鼠嶺週田村 ~ 仁德為懷居


#27  三層高的仁德為懷大宅


#28   青磚牆


#29  書院 ~ 觀泰家塾。


#30


#31   新思維


#32   相信不久便會失去懷舊色彩。

鳳凰湖村

#33  現代建築但保留了古代門樓。

 1912年6月8日袁世凱頒布《臨時大總統令》,宣布五色旗成為中華民國法定國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十九軍旗為陸軍旗。
五色旗五色為紅、黃、藍、白、黑,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1921年非常國會推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公布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1928年北伐中各地的五色旗逐步被青天白日旗取代,1928年12月29日東三省同時升起青天白日紅旗,青天白日紅旗完全取代五色旗。(網上資料)

#34  這間經典的大宅


#35  五色共和旗。


#36   青天白日旗


#37


#38 彥斐堂


#39   多了色彩的村落


#40   依然很多植物


#41   錯覺下的巴士站立於草叢中。


#42   雲泉仙館食齋


#43   福䘵壽迎賓


#44


#45


#46


#47   館外的小商店


#48   深圳電視塔

香圍村

#49  避雨亭


#50  我們轉上白虎山找麥景陶碉堡。


#51  一岸之隔便是深圳


#52   還是喜歡看山。


#53   白虎山儲水池


#54   Kill 標


#55  深圳建築物


白虎山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是七座麥景陶碉堡之一,作用是守衛邊境阻止非法入境者潛入的觀察哨站。碉堡於1949至1953年間建造,當時有大量難民由中國內地來港,1949年,警務處處長麥景陶決定在多座山頭興建觀察哨站(碉堡),加強邊境的防衛。昔日碉堡日夜均有人駐守,肩負堵截非法入境者的重任。
所有麥景陶碉堡均以鋼筋混凝土建成,有一致的建築風格、設計和布局。碉堡平面呈等腰三角形,「頂角」位置為兩層高的圓形瞭望塔,左右兩翼的一層高建築形成三角形的兩邊。瞭望塔及兩翼均為平頂,瞭望塔頂部呈圓形或八角形,兩翼上則建有具防御作用的矮牆。
建築物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介紹牌資料) 

7座麥景陶碉堡位於新界北總區,由東至西包括伯公坳(沙頭角)、礦山(蓮麻坑)、白虎山(香園圍)、瓦窰(打鼓嶺)、南坑(文錦渡)、馬草壟(落馬洲)及擔竿洲(米埔)。

#56   白虎山麥景陶碉堡。


#57  山上景觀不錯


#58  香港警務處,白花山行動基地。

 香園圍村 ~ 建村360多年前。
1990年被列入一級歷史建築。

#59   香園圍村


#60   香園圍群屋及四層高的炮樓,
炮樓是力抗盜賊來保護居民的重地。


#61   荒廢了古老大宅 ~ 萬氏大宅。


#62


#63   深圳電視塔更清楚


#64  


#65   風水林


#66


#67   


#68

 松園下村

#69


也是酷熱的一天,
但總比黃雨好。

2 則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