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深圳 甘坑古鎮 20230701

 2023年7月1日 (六)

落馬洲 ~ 福田口岸 ~ 地鐵10號線 (雙拥街方向) ~
甘坑站 (B出口) (37分鐘) ~ 轉980路/M273路/346路 ~ 
甘坑客家小鎮站 ~ 華僑城甘坑古鎮 ~ 二十四史書院 
東門老街 ~ 深圳羅湖口岸

(09:30 ~ 22:30,13小時)

今天要到深圳取眼鏡,
便順道到甘坑古鎮遊覽。
大鵬所城南頭古城
甘坑古鎮是「深圳三大古城」。

三大古城,我們打算逐一參觀,
首站先選 ~ 華僑城甘坑古鎮

甘坑:記憶 ~
春秋時期的風華秀麗,
宋朝的壯闊風雨;
嶺南精致風采,
到客家的古韵綿綿;
甘坑已有千年時光,
源遠流長。


#1  11:30 到達甘坑
遙遠已經被城樓所吸引。


甘坑的交通並不難,
福田口岸出發,
坐10號地鐵 (雙拥街方向),
甘坑站B出口(約37分鐘),
行前不久便有巴士等候直達甘坑

#2  古鎮免費進入。


#3  甘坑 : 記憶。

甘坑是一個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客家古村落。甘坑客家人與深圳及香港客家人同是第四次客家大遷徙的產物。(據資料顯示,客家人曾經五次大遷徙。)
從山裡到海濱的客家人,傳承了千百年來輾轉遷徙過程中形成吃苦耐勞、堅軔不拔、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陶冶出開拓創新、開放包容的品格。近代以來,發生在深圳的各項大型革命,客家人都不曾缺席,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深圳客家人秉承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立足本土,以其智慧創造了具有“山風海韵”的客家第四種民居建築類型,演繹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2016年,華僑城文化集團入駐甘坑。華僑城文化集團圍繞 “文化 + 旅遊 + 城鎮化” 戰略模式,採取與政府、村民和村股份公司合作,以創意、管理和資本介入,通過 IP 文創、 VR 內容科技產業、古鎮生態旅遊和舊城改造實現產城遊一體化,致力於打造成為蜚名國內外的 “中國文創第一鎮”。

#4  看過很多內地的電影,
為了振興自強,
很多城鎮都為了增加收入,
把古鎮保留舊有的古物,
再加入現代元素吸引遊客。

甘坑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清康熙《新安懸志》中有甘坑山 “瑤人居之” 的記載,到了清嘉慶 《新安懸志》才出現官富司管轄的客屬村莊 ~ 甘坑。從閩粵贛三角區輾轉徙居甘坑的客家人約有300年的歷史。3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甘坑人蓽路藍縷,秉承著耕讀傳家的傳統文化,培育了溯本思源、吃苦耐勞、艱苦奮鬥、懷國愛鄉的甘坑人文精神。

#5  甘坑客家小鎮,
文章內容好像是介紹甘坑的地理環境。


#6  這面旗幟好像是掛在古代小鎮城門的旗幟。


#7  城門旁的入口。


#8  甘坑古鎮。


#9  要保留的都保留下來了。


#10   城門。


#12  許願樹。


#13  變成了購物街,
加了一點點特色。


#14  行不遠已經見到南洋客棧,
我們就在這裡的餐廳吃午飯。

南洋客棧以東南亞傳統風味建築,
客房價格便宜,2、3百一間房都有。


#15  再食椰子雞,
這間的椰子雞比在東門吃的較好,
起碼風味不同,
加上一窩超好吃的臘味飯,
贏了東門。

椰子雞是起源於海南,
是以清甜的椰子汁煮雞。


#16  超好吃的臘味飯。


#17  餐廳內的擺設南洋味十足,
由於人流不多,
感覺很舒服。


#18  濃烈的南洋味。


#19  點點色彩。


#20  酒店加餐廳。


#21  牆畫。


#22  甘坑。


#23  吃飽了,開始閒遊甘坑。


#24  院長要飲昆侖煮雪。


#25  就是這間著名的瑞幸咖啡。
昆侖煮雪是其中一種咖啡,
又真的幾好味。


#26  甘坑一景。


#27  保留下來的古蹟。


#28  七都一一六,
原來是街名。

7都116村,據《新安縣誌》記載,明、清時期實行縣、鄉、都(社)、圖(里)制度。明末新安縣分3鄉7都57圖509村,甘坑屬116村,因此沿襲至今並用於客家老屋區域命名。(網上資料)

#29  甘坑關帝廟。


#30  7都116-11-7號。
刻意的古味盎然。


#31  大部份的古屋都化成精品店或食店。


#32


#33  7都116內有很多穿梭小巷。


#34


#35  古井許願。
「今天的祈福,明天的幸福。」


#36  保留下來的古窗戶。


#37


#38


#39  古巷化身成現代特色小賣店。


#40


#41  許願井。


#42  洗衫。


#43  許願井。


#44  遊客所許下的願望。


#45  現代店舖的招牌。


#46  壁畫。


#47  找亮點?


#48  


#49  保留下來的古建築。


#50  甘坑寶芝林,
藥膳之家。


#51  甘坑風貌。


#52 碉樓。 


#53  門牌。


#54


#55  保留的古建築。


#56  飛簷走壁。


#57


#58


#59  客家圍樓,
頗具特色。
現在是「家風家訓館」


#60  「家風家訓館」,
一間介紹印字的小店,
也有介紹各姓氏的家訓。

家風家訓館按照中國傳統儒家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內容設計。

#61  印字機。


#62  印字版。


#63  孔子像。


#64


#65  中華家風家訓名人堂。


#66   窗戶的特色。


#67  窗戶的特色。


#68  窗戶的特色。


#69


#70


#71  優雅的建築。


#72  現代與古代的結合。


#73  保留下來的古建築。


#74  民居內。


#75  地上。


#76


#77  古山門。


#78  古代與現代的結合。


#79  甘坑彭屋村炮樓。

炮樓,又謂碉樓,牆體用三合土夯築,堅固厚實,高聳於村圍的左右或中間,居高臨下,主要功能是防禦匪盜。盜匪攻打時,村民可躲入其中。平時兼作族人私塾。清末民國時期,原住民與客家人集居地常有“土客械鬥”。據統計,深圳客屬地區的炮樓多達500多座。


#80  路旁種滿小花。


#81


#82  店舖的小遊戲。


#83  東方神曲,
我們進去試酒。


#84  各色各樣的酒。


#85  右手面的新龍門客棧也是景點之一。


#86  疊粹樓。


「疊粹樓」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前校長徐楊生題的,原是舊廠房,後期由北大規劃設計院團隊圍繞小鎮整體風格進行重新設計改造。

#87  甘坑博物館。


#88  介紹甘坑的文化,
值得一看。

2009年,在全國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時,考古人員在甘坑水庫庫區發現兩處春秋戰國時代的遺址,以及一處宋代遺址和一處宋代窰址。考古工作者在春秋戰國遺址中採集到一些夔紋、方格紋等幾何印文陶和宋代的陶瓷片。文献記載最早見諸於清康熙《新安縣志》地理志:甘坑山,在七都,周匝四十餘里,瑤人居之,多產赤竹。

另外,在甘坑果場場部北面、東部發現兩處秦遺址,在甘坑水庫北岸發現宋代窰址,甘坑水庫西北角發現一處宋代遺址。


#89  甘坑地圖。


#90  何謂客家。

客家,一詞源於清初廣東委粵西人對惠、潮、嘉移民(當時已是粵東本地人)的稱呼。羅香林先生創立了客家“五次遷徙說”。

據考古學家考證,畬(輋)、瑤、蛋是古越族的后裔。明清時期,深港山區仍居住著不少畬族人,至今留下許多帶“輋”字的地名。

#91  姓氏。


#92  天下第一福。


#93  現代壁畫。


#94  荷花池。


#95


#96  酒樓。


#97


#98  鳳凰客家酒店。


#99  壁畫 ~ 古代的甘坑。


#100  壁畫 ~ 古代的甘坑。


#101  壁畫 ~ 古代的甘坑。


#102  沿著古老街道前行。


#103  Cafe


#104


大部分的古蹟都參觀了,
原來後頭還有精彩之處。

~ 待續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