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深圳觀瀾古墟 20250330

 2025年3月30日 (日)

深圳 ~ 福田口岸 ~ 金皇庭 ~ 觀瀾古墟

近日春回大地,
可是春雨連綿,
還是不登山,
約了院友們到「觀瀾古墟」,
藉著柔風甘雨,
漫步古墟,更增加一點古樸味道。

「觀瀾古墟」是深圳四大名墟之一,
深圳現存最為完整的客家風格歷史街區,
值得推介一遊。


1.  12:49,觀瀾站下車,
沿路行到一個晨運地。


2.  觀瀾站附近的地標。


3.  12:58,經過善淵堂
行到「觀瀾古墟」南面入口。


4.  第一眼見到的古建築物,
原來來頭不少的紅樓


5.  這是一間民宿及食店,
台北文創園 ~ 寶島料理。


6.  地方優雅,文青味濃。


7.  古建築物旁有一座巨大碉樓。

古建築物稱為瀾閣也叫公益酒家,因外觀紅色,當地人又稱其為紅瀾閣或紅樓。
1938年,牙買加愛國華僑陳偉成先生(又名陳義觀瀾馬壢村人)建造。
樓面闊4.3米,進深14.7米,佔地面積67.5平方米,共4層,樓高20米。


8.  古建築物加碉樓。

「瀾閣」了深圳史上數個第一:
第一座外觀仿巴洛克式建築;
第一座集飲食與住宿為一體的酒樓 ~ 公益酒家;
第一座平移保護的建築 (2009年因重修觀瀾古寺,平移43米玉現址)。

公益酒家還開創了東寶惠地區聘用女服務員的先河。
抗戰時期,葉挺將軍曾在此宴請本地抗日自衛團體首領。


9.  磚木結構,部分地方使用
混凝土,主體青磚牆,外抹石灰批蕩。


10.  上鋪方磚,頂層為混凝土樓板。


11.  內部木結構樓板。


12.  古碉樓的入口,
現在不能進入。

觀瀾文化小鎮位於深圳市龍華區觀瀾街道,是深圳客家文化代表地區之一。這裡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客家古村落,它們避開鬧市的喧囂,安靜地居於一隅。

這裡擁有觀瀾古墟、鼇湖村、大水田古村和俄地嚇村等4處市級歷史風貌區,1處國家級藝術博物館——中國版畫博物館,還有國家級文化創意園區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市級文化創意園區觀瀾湖藝工廠,紅木文化產業集聚區和鼇湖藝術村等2個區級文化創意園區,以及舞麒麟、客家山歌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有的這些都在觀瀾文化小鎮。(網上資料)


13.  我們參觀是觀瀾古墟,
如果要行畢觀瀾文化小鎮要行16公里。



14.  古墟附近都有城市發展,
部份古建築都被新建築物包圍。


15.  被觀瀾河分隔的古建築物。


16.  觀瀾古墟是深圳地區現存規模最大
代中晚期客家建築群。
具有400多年歷史,
曾是東江流域往來南洋的繁榮市集,
素有「小香港」之稱。


17.  活化後的古墟。


18.  因外觀紅色,
當地人又稱其為紅瀾閣或紅樓。


19.  河堤上150年的大榕樹,
以前是觀瀾河碼頭。


20.  在春雨的氛圍下,
古墟更添味道。


21.  觀瀾古墟的歷史可追溯到代,
約有600多年的歷史。
歷史年代源自這片牌匾 ~
「觀瀾古寺」。

觀瀾古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重修。由觀音廟、關帝廟和財神廟所組成。四百年間,遠近馳名,虔男信女,紛至沓來,香火鼎盛。

公元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前後,古寺屢遭劫難,直至毀棄。幸「觀瀾古寺」石匾尚存、牆基、斷柱與部分青磚猶在。

二零零七年考古學家確認觀瀾古寺是觀瀾得名的由來。考古證實古寺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決定採取保留建築風格下重修。

於二零一零年重修。


22.  古寺仍然保留燒柴煮食的傳統。


23.  廟旁也有一座碉樓。


24.  重修後的觀瀾古寺,
入內不可拍照。


25.  進入古建築群。
末民國年間的商鋪區、
居住區為主體。


26.  觀瀾萬鼎美術館。

美術館建於民國時期,是墟內佔面積最大的碉樓。碉樓的南側拖屋曾是一間當鋪門面,碉樓則是庫房。後曾改為“太極拳館”,屋前小廣場即是練武場。

碉樓和拖屋形成“鼎”字型,現改建為以當代著名畫家萬鼎先生冠名的“觀瀾萬鼎美術館”。


27.  “觀瀾萬鼎美術館”
以當代著名畫家萬鼎先生冠名。


28.  土木結構。


29.  完全是一個“鼎”字。


30.  美術館的碉樓可以登樓參觀,
每層都放有不同的美術品。
畫作旁邊是碉樓的古窗門。


31.  畫作。


32.  木樓梯保留了遺蹟,
上落要特別小心。


33.  回到現代畫作。


34.  有一座銅像(益章票號)。


35.  古代計算機。


36.  介紹給他一部現代計算機。


37.  華盛號(墟境),
是蘇杭綢緞。


38.  一磚一瓦都散發著古蹟的味道。


39.  華服民族攝影。


40.  幾百年的歷史遺蹟,
活化後仍然保留當時的建築風格。


41.  


42.  未開門。


43.  大部份的店子都以藝術館包裝。


44.  一些姓氏真的第一次接觸。


45.  創意可以無限。


46.  繡花。


47.  古式窗框。


48.  現代化區。


49.


50.  不少自助購物區。


51.  樓梯下另一個角落。


52.  兒童天地。


53.  兒童畫作。


54.  許願牆。


55.  古墟地標。


56.  古墟地標。


57.  可以租用漢服拍照。


58.  創意小店。


59.  古巷。


60.   瘋魔全球的哪吒。


61.  美麗的古巷。


62.  著名咖啡室 ~ 
皆得所願國潮咖啡館。


63.   嘆杯精選咖啡。


64.  館內設計。


65.  咖啡館對面是手創小館。


66.  咖啡準備好了。


67.  得冠軍獎項。


68.  另一杯冠軍獎。


69.  古墟有幾座碉樓,
可以探登。


70.  甜品店,可推介。


71.  行到西門。


72.  這也是古蹟吧!


73.  另一間古厝咖啡店。


74.  幽靜深邃的小巷。


75.  飛簷翹角,富有動感。


76.  賣布街42號碉樓。

碉樓建於民國時期,屬拖屋式碉樓。樓面呈正方形,高3層,土木結構,三合土夯築牆體。碉樓在客家人聚居地區又稱炮樓。


77.  


78.


79.  瓦坡式屋簷。


80.  古墟內小販。


81.  幾百年的古墟。


82.


83.  龍華僑批文化展覽館。


84.  人民郵電局,
在古裝劇見到的電郵局。


85.   晚上在附近有燈光show。


86.  光華僑批文化展覽館 ~ 
一封家書。


87.  內地盛行的打卡景點。


88.  來到了東門。


89.  


90.  進入一封家書參觀。
介紹僑批的由來。
僑批也稱作“銀信”,
是海外華僑通過各種途徑寄
至國內的滙款暨家書,
是一種信,滙合一的載體。


91.  “信” 為 “批”,
是閩粵沿海方言。


92.  匯票。


93.  銀票。


94.  僑批檔案記載了華僑先輩
的移民和創業史。


95.  一封家書。


96.  19世紀中葉開始,
逐漸形成專業的僑批局。


97.   水客的由來。
19世紀初,銀行業不發達,
郵電往來亦不方便,
一些往返國內的華僑人
順便幫忙替熟人帶批信等...
被稱為“水客”。
通常收取2%至10%報酬。


98.  僑批局的誕生。


99.  僑批局的重要性。


100.  把信封放在指定位置,
便會在螢幕上播放短片。


101.  《抗戰家書》


102.  古董電話亭。


103.  天星診療院。



104.  還有戲院。


105.  一樓免費拍照打卡,
二樓可放映膠片電影。


106.  



107.  百年老店的觀瀾大飯店。


108.  晚上燈光show的地點之一。


109.  穿梭古巷中。


110.  簷下美畫。


111.  終於找到北門。


古墟晚間有燈光Show,
將古典建築和現代數位藝術結合。
其中由光影投射到古樓上、
梵谷的名作《星空》最為震撼!(網上資料)

觀瀾古墟不太,
但建築物集中,
古味盎然,逍遙自在的消磨半天,
值得推介參觀的好地方!

又是玩、笑、食的一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謝謝來訪得意Blog,喜歡收到我的回覆留言,請tick「通知我」的方格啦!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the notification of my reply, just simply tick the box at the right above.